日期检索:
我省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88.9万亩
本报讯(记者 黄敏)6月17日是第27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国际主题为“恢复生态、保护土地、复苏经济”,我国主题为“山水林田湖草沙共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动员全社会共同厚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涉及榆阳、横山、靖边、定边、神木、府谷6县(区、市),占全省沙化土地99.5%。自2013年工程实施以来,国家共下达我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林业计划任务122.37万亩,中央预算内投资28805万元,占中央总投资48000万元的60%。工程的实施,使我省防沙治沙迈入了整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新阶段,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固”的历史性巨变。
据第五次沙化土地监测结果与第四次监测结果相比,我省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88.9万亩,沙化土地年均减少17.8万亩,是第四次监测年均减少6.4万亩的2.78倍;极重度、重度和中度分别减少40万亩、211.4万亩和151.3万亩,其中极重度沙化土地减少84.25%;我省集中连片大规模流动沙地基本得到固定、半固定,沙区植被平均盖度达60%,
目前,我省沙区特色种植养殖业、加工业、大漠旅游、新型能源为主的沙产业总产值达30多亿元;以绿豆、小米、荞麦为主的特色小杂粮种面积150万亩,马铃薯生产基地280万亩,大荔西瓜基地15万亩,黄花菜等大漠蔬菜30多万亩;培育各类苗木花卉8万多亩,累计红枣种植170万亩、山杏大扁杏90万亩,羊子饲养量达1000万只。
此外,经过长期治理,毛乌素沙地森林覆盖率达33%,初步建立了以陕蒙交界、长城沿线、白于山北麓、榆定公路、黄河沿岸等为骨架,总长达2000多公里的大型防风固沙林带;沙漠腹地万亩以上片林165块,保护了近200万亩农田。沙尘暴日数年均减少50%以上,无定河及其支流的输沙量减少70%以上,重大沙尘暴几乎没有发生,治理区自然降尘较空旷地减少90%。
我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涉及榆阳、横山、靖边、定边、神木、府谷6县(区、市),占全省沙化土地99.5%。自2013年工程实施以来,国家共下达我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林业计划任务122.37万亩,中央预算内投资28805万元,占中央总投资48000万元的60%。工程的实施,使我省防沙治沙迈入了整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新阶段,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固”的历史性巨变。
据第五次沙化土地监测结果与第四次监测结果相比,我省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88.9万亩,沙化土地年均减少17.8万亩,是第四次监测年均减少6.4万亩的2.78倍;极重度、重度和中度分别减少40万亩、211.4万亩和151.3万亩,其中极重度沙化土地减少84.25%;我省集中连片大规模流动沙地基本得到固定、半固定,沙区植被平均盖度达60%,
目前,我省沙区特色种植养殖业、加工业、大漠旅游、新型能源为主的沙产业总产值达30多亿元;以绿豆、小米、荞麦为主的特色小杂粮种面积150万亩,马铃薯生产基地280万亩,大荔西瓜基地15万亩,黄花菜等大漠蔬菜30多万亩;培育各类苗木花卉8万多亩,累计红枣种植170万亩、山杏大扁杏90万亩,羊子饲养量达1000万只。
此外,经过长期治理,毛乌素沙地森林覆盖率达33%,初步建立了以陕蒙交界、长城沿线、白于山北麓、榆定公路、黄河沿岸等为骨架,总长达2000多公里的大型防风固沙林带;沙漠腹地万亩以上片林165块,保护了近200万亩农田。沙尘暴日数年均减少50%以上,无定河及其支流的输沙量减少70%以上,重大沙尘暴几乎没有发生,治理区自然降尘较空旷地减少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