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基层生力军 群众贴心人

本报记者 王根平 通讯员 刘晨松 文/图
“最近咱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大家都要上心呢,回去以后都要看。”5月22日,在宜君县云梦乡山长河村党支部会议室里,山长河村党支部书记明停锁叮嘱说。
作为一个地道的农村人,明停锁从小就目睹农村土地的贫瘠,感受过农村生活的艰辛。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明停锁决心用自己的双手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群众要致富,关键看支部。”明停锁这样想。为解决村级发展难题,他着力把党建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把党建活力转化为乡村振兴动力。
地处渭北旱塬的山长河村干旱少雨,以种植密植高产玉米为主,发展基础薄弱,创收渠道单一,增收致富基础较差。明停锁深入调查后认为,乡村振兴要以加强党建工作为切入点,从党建着手打开扶贫工作突破口。为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规范党员积分制及设岗定责,山长河村设立党员示范户,成立党员先锋队,使党员在脱贫攻坚一线有所作为。
自担任山长河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明停锁牢守初心,强化党建,不断提高党员使命感、责任感,让村民相信支部能够引导、保障、协调一切扶贫工作。“党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劲头足了,这样我们的村才能富起来。刚开始起步时,我们一缺资金、二缺技术、三缺人才,但是我们有全村人盼发展、求发展、谋发展的勇气和决心。”明停锁说。
通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村上建成生猪养殖规模为500头基地1个,采用统一采购猪苗,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实现生猪养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通过集体经济组织带动全村51户贫困户入股,发展生猪养殖产业。今年9月,第一批生猪出栏582头,全村人人分红。现在第二批608头生猪长势良好,猪场不断规范化,群众效益逐年增加。
如今的山长河村,道路整洁,民居错落。穿梭在山长河村的小巷,户户相通,巷巷相连。走进每户农家小院,房前有花,屋后有树,别有一番乐趣。“我是2018年搬过来的,以前住的是窑洞和土坯房,搬过来以后,不光房子好了,厕所也改成新的了,垃圾也有人定时清运了。现在,我的生活不比城里人差。”谈到现如今的生活条件,村民柳海军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