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让群众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张营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张山。

  本报记者 李冀安 文/图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安康市汉滨区五里镇张营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张山,带领党员群众建设美丽家园,积极发展壮大集体产业,用行动践行共产党员初心。
  5月22日,张山带着村民在甘蔗地里查看甘蔗苗长势,讨论着要不要在甘蔗上深加工做出红糖,让产业链延伸起来。漫步在张营村,整洁的村庄道路、成片的甘蔗园、满山的桑树园、桃树园,这些无不凝聚着张山的心血。
  2018年,为防止污水流入河道影响环境,村上修建100立方米污水处理池1个,铺设地下封闭排水管道2000余米;为解决行路难,修建6米宽的“慈安桥”一座;增装安装20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打深井1眼,铺设浇地管道2000米,田间道路两侧种植绿化树木1000棵,安装改造路灯15盏。2019年,村上争取项目硬化通组路800多米,改厨改厕300多户,张营村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工作正有序开展。
  环境改善了,怎么让群众不出村就能务工,真正让群众富起来,成为张山关心的又一个问题。“2019年,张营村准备成立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搞种植项目,当时害怕失败,就先号召村里党员干部带头集资入股,8个人,每人4万元,流转了50亩地种植甘蔗。”张山说,“先试试,如果效益好,再扩大规模。”
  现在,张营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甜蜜产业”甘蔗种植面积发展到400多亩,保障了辖区企业——安康亚菲拉酿酒厂甘蔗酒的原料供应。张营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年支付土地租金40余万元,解决150余名村民就地就近务工,人均增收1000余元。
  近年来,在张营村党支部带领下,张营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和两个区级农业园区流转土地1000余亩,发展蚕桑、甘蔗及乡村旅游产业;积极引导群众到社区工厂、到园区务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2020年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为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村排污管网项目和天然气入户工程正分段施工中,美丽乡村、宜居张营将逐步实现。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一个村支部书记,我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一切工作,让张营村群众的致富路越走越宽。”张山说。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