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1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1月26日上午,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西安开幕,省长赵一德代表省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对2020年陕西省政府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并提出了2021年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报告指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新时代追赶超越关键之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哪些亮点?在“三农”和民生方面,将会带给广大农民群众哪些实实在在的惊喜?本报对报告进行了摘要解读——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继续加强脱贫地区产业帮扶,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防止规模性返贫。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通过机制创新提高本地人口就业率和对当地经济的贡献率。对脱贫县、脱贫村、脱贫人口一定要扶上马、送一程,做好与乡村振兴的政策衔接、工作衔接、机制衔接,确保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强化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
  认真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把粮食安全落到具体地块里、落到制度机制上,粮食总产保持在1200万吨以上。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增290万亩高标准农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500万亩。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提升收储调控能力,扩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范围。实施种业创新工程,支持杨凌打造旱区种业硅谷,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打造高水平种业研发平台,强化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在打好种业翻身仗中勇当先锋。
  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
  统筹实施“3﹢X”全产业链奖补项目,推进果业提质增效、设施农业转型升级、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抓好茶叶、木耳、红枣、核桃、中药材、肉羊等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抓好生猪生产,引导大型企业在渭北、陕北布局建场,新增存栏100万头。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行动,配套建设冷链仓储设施,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快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延安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加强汉长安城、太平遗址、石峁遗址等遗址保护。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两馆一院”改造提升,推进省图书馆新馆等重大文化项目建设。
  着力解决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
  加大普惠性幼儿园财政投入力度,着力解决义务教育城乡、区域、校际发展不平衡问题。实施普通高中达标创建示范工程,推进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和中职学校达标创优。实施新时代高等教育振兴行动,加大“双一流”建设支持力度。
  继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建设,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以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为重点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继续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打造一批美丽宜居示范镇村,让广大农民群众在一点一滴中感知变化、感受幸福。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持续改善关中地区大气环境,积极调整产业、能源、运输、用地结构,有序推进关中、陕北电力产业优化布局。强化河长制湖长制,落实长江禁渔十年行动,深化汉丹江等河湖综合治理,加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保护,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切实抓好土壤污染治理,全面排查涉重金属矿区历史遗留固体废物,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
  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机制,发展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深化养老、工伤、失业保险省级统筹,推进医保、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归集住房公积金500亿元。新建公租房5000套,发放租赁补贴3.9万户,新开工棚户区改造7500套、城镇老旧小区改造3622个。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新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000个,解决好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促进托育服务健康发展,开展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提升孤儿、困境儿童生活保障水平。
  加大欠薪治理力度
  全力以赴保障就业。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加快动态精准就业服务系统建设,努力稳定现有就业,积极增加新的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开展稳就业精准帮扶行动,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和基层成长计划,培训企业职工和农民工50万人次,促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为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提供“一对一”就业服务。加大欠薪治理力度,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完善工资合理增长、支付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再分配调节力度,想方设法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
  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坚持“人”“物”同防,严格落实“四早”措施,确保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突出抓好入境人员闭环管理和进口冷链食品检测消毒等环节,切断散发病例传播扩散途径,严防出现聚集性疫情。落实高风险从业人员防护措施,有序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完善重大疫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统筹抓好新冠肺炎与流感、出血热、布病等传染病防控。
  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成果
  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改革。做好承包地流转工作,适度扩大农户生产规模。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成果,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村改革,要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既鼓励探索,又稳慎推进,最大限度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
  鼓励各县高标准建设县域产业园区
  深入实施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行动。细化“一县一策”政策举措,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自主权,鼓励各县因地制宜选择首位产业,高标准建设县域产业园区。县域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扎实推动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10~15个县(市)开展“县城建设示范县”创建活动,提升重点镇、特色小镇建设水平,建设一批乡村振兴示范镇。
  完善生态多元化补偿机制
  当好秦岭生态卫士,严格执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总体规划,加快建设综合智慧监控系统,建立“天地一体化”、网络化与网格化相结合的监管体系。依法依规推进小水电退出,强化尾矿库治理,持续巩固“五乱”整治成效。抓紧制定产业准入清单和巴山保护办法,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快大熊猫国家公园和秦岭国家公园建设。完善生态多元化补偿机制,支持商洛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扎实开展陕南硫铁矿治理,完成白河硫铁矿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和4处清污分流工程。
  (记者 赖雅芬 整理)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