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从舔碗到打包
高军
小时候,家里经济困难,吃饱肚子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妈,我饿了。”我仰着头拽着母亲的衣角,用祈求的眼光看着她。“我娃乖,再忍忍,我会给你做吃的。”母亲弯下腰,用粗糙的手摩挲我的头,眼神里满是无奈。
那定格在我脑海中的记忆,像是镌刻在石头上的印痕,一辈子都忘不掉。
因为饥饿,我们到处寻找粮食,在田里拾麦子,在地里捡玉米粒,每每有所发现,又蹦又跳,既兴奋又激动。我们甚至背着骂名到地里偷苜蓿,全程胆战心惊,被队长一喊,吓得拔腿就跑。
当然,面对粮食我们自然倍加珍惜。晒麦子、晾玉米,不管什么原因,不管在哪里,只要有丢在地上的,我们一定会捡起来。不仅如此,我们吃饭的时候,会小心翼翼把碗里的每一粒粮食都吃掉。在没有外人的情况下,我会情不自禁地舔碗,舌头伸得长长的,整个头都塞进碗里。有时候,我们难免会给额头沾上一些饭粒或是饭汁,彼此看到了,除了开心,谁也不会笑话谁。
改革开放以后,这种情况就变了。无论城市还是乡村,白米白面供应有保障,粮食给了我们极大的满足。不仅如此,过去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到的肉类,现在成了家常便饭。大家聚在一起,点几个菜,喝几口酒,只要有心情,有胃口,那都是简单的事。
可是,在吃饱喝足的同时,粮食浪费触目惊心。有时候,一条鱼、一只鸡、一盘菜,没动几口,就倒掉了,实在是可惜。起初,我也舍不得,也想打包,可是看别人都没有行动,也就不好意思了。有时候,我勉强打包,总觉得有些小气,丢了脸面。久而久之,浪费粮食成了习惯,似乎生活本来就是这样,甚至觉得这样才叫大气。后来,有人算了一笔账,说是全国人民如果每天这样,要浪费多少吨粮食、多少吨油,这才知道集腋成裘,聚沙成堆,才感到严重性。
从地里到餐桌,生米做成熟饭,经过了那么多的程序,一点点,一滴滴,浸透着劳动者的辛勤汗水。“光盘行动”不仅是口号,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现在,餐桌上浪费的现象还有,但较之过去少了,能吃多少点多少,吃不完打包带回家,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如今,舔碗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几乎没有了,忍受饥饿的痛苦也一去不复返,对粮食的珍重,对劳动的尊重,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永远不能丢弃。
小时候,家里经济困难,吃饱肚子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妈,我饿了。”我仰着头拽着母亲的衣角,用祈求的眼光看着她。“我娃乖,再忍忍,我会给你做吃的。”母亲弯下腰,用粗糙的手摩挲我的头,眼神里满是无奈。
那定格在我脑海中的记忆,像是镌刻在石头上的印痕,一辈子都忘不掉。
因为饥饿,我们到处寻找粮食,在田里拾麦子,在地里捡玉米粒,每每有所发现,又蹦又跳,既兴奋又激动。我们甚至背着骂名到地里偷苜蓿,全程胆战心惊,被队长一喊,吓得拔腿就跑。
当然,面对粮食我们自然倍加珍惜。晒麦子、晾玉米,不管什么原因,不管在哪里,只要有丢在地上的,我们一定会捡起来。不仅如此,我们吃饭的时候,会小心翼翼把碗里的每一粒粮食都吃掉。在没有外人的情况下,我会情不自禁地舔碗,舌头伸得长长的,整个头都塞进碗里。有时候,我们难免会给额头沾上一些饭粒或是饭汁,彼此看到了,除了开心,谁也不会笑话谁。
改革开放以后,这种情况就变了。无论城市还是乡村,白米白面供应有保障,粮食给了我们极大的满足。不仅如此,过去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到的肉类,现在成了家常便饭。大家聚在一起,点几个菜,喝几口酒,只要有心情,有胃口,那都是简单的事。
可是,在吃饱喝足的同时,粮食浪费触目惊心。有时候,一条鱼、一只鸡、一盘菜,没动几口,就倒掉了,实在是可惜。起初,我也舍不得,也想打包,可是看别人都没有行动,也就不好意思了。有时候,我勉强打包,总觉得有些小气,丢了脸面。久而久之,浪费粮食成了习惯,似乎生活本来就是这样,甚至觉得这样才叫大气。后来,有人算了一笔账,说是全国人民如果每天这样,要浪费多少吨粮食、多少吨油,这才知道集腋成裘,聚沙成堆,才感到严重性。
从地里到餐桌,生米做成熟饭,经过了那么多的程序,一点点,一滴滴,浸透着劳动者的辛勤汗水。“光盘行动”不仅是口号,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现在,餐桌上浪费的现象还有,但较之过去少了,能吃多少点多少,吃不完打包带回家,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如今,舔碗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几乎没有了,忍受饥饿的痛苦也一去不复返,对粮食的珍重,对劳动的尊重,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永远不能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