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返乡创业“新农人”
  本报记者 吴飞
  王春涛,1980年出生于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他努力锤炼并提升自己,先后在部队荣获“见义勇为”三等功,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军区优秀教导员”……
  2007年,王春涛褪去戎装换农装,他回到阔别8年的家乡——临渭区下邽镇旭光村。看到乡亲们不约而同地选择外出打工,村里就剩下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他暗暗发誓,要以一己之力,改变这种现象。经过反复思索考察,他决定在本地办一个面粉加工厂。
  农村粮食多,原材料不是问题,自己在粮食选购、销售方面也擅长,这样不仅能为种粮村民带来经济效益,也能解决村民就业问题,使他们不离家也能挣钱。
  说干就干,王春涛拿出家中所有积蓄共计20余万元,创办了一家面粉厂。他听着机器的运转声,看着厂里工人忙碌的身影,身上有使不完的劲。他从进原料、拉货、生产、销售等环节严把质量关,每天看到的是他驾驶着一辆农用三轮车奔波在送货、收货的路上。
  2008年,在给陕北客户送面粉的途中,山路崎岖又逢下雨,他驾驶的农用车不慎翻到山沟里,幸好人没事,但6000余元的经济损失对于刚起步不久的他也是个不小的打击;2016年,厂子的资金链突然出现问题,加上人员管理不善,面粉厂内忧外患,仅一年时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余万元。面对层层困难,王春涛一路披荆斩棘,在当地政府和朋友的帮助下,把面粉厂生意再次搞活了。
  2011年,王春涛的面粉厂固定资产达2000余万元,固定用工80余人(其中退役军人30余人)。2012年,流动资金达3000余万元,日加工能力2000吨。面粉远销安康、汉中、成都等地。
  王春涛告诉记者:“下一步要借用电商平台把面粉产业做得更大,解决更多百姓就业问题。”“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王春涛靠的是一身军人的正气、坚强的意志、诚实守信的做人做事原则,不忘初心,砥砺前进,用他的满腔热情和实际行动诠释了“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