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富民强村的“排头兵”
    闫民安(右一)为种植户讲解猕猴桃管理技术。

  本报记者 王根平 文/图
  闫民安是眉县首善街道王长官寨村村民,他“退伍不褪色”,自谋职业,在奔小康道路上,以军人的情怀、本色,发展产业,成为方圆数十里有名的猕猴桃种植示范户。
  光荣的军旅生涯
  7月28日,记者见到闫民安时,他正在猕猴桃地里给种植户讲解夏季猕猴桃树管护要领。他虽然50多岁了,可军人的气质没有因为退伍36年而改变。
  闫民安告诉记者,1983年11月11日,他和眉县众多参军入伍的战友南下,来到云南成为某炮师战士。1984年春,部队奉命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在两山作战战场上,他和战友们顺利完成了作战任务。战斗总结中,闫民安所在的连队、班均荣获集体一等功,成了军区学习的榜样。转业回乡后,他放弃了组织的安排,自主择业,成了一名奋斗奔小康道路上的新兵。
  发展产业奔小康
  回到家乡后,闫民安依然是每天早晨6时起床,跑步、整理内务,他的房间始终保持着军营里的样式。干净、利落,雷厉风行的闫民安给乡亲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时,正是眉县发展猕猴桃产业的初期,大多数群众对猕猴桃不了解,发展困难很大。闫民安心里盘算着:要带动群众发展猕猴桃产业,消除群众顾虑。于是,他找路子、学技术,很快成为全村发展猕猴桃产业为数不多的家庭之一。几年下来,他的猕猴桃发展到11.6亩,年收入超20万元,摘掉了“贫困帽”,成了本村有名的富裕户。
  闫民安告诉记者,在每年的猕猴桃丰收季,他成了群众围观的对象,问技术、问收入,那一双双渴望致富的眼神刺痛了他的心。当兵培养的爱总结的习惯也派上了用场,他把几年来种植猕猴桃总结出来的经验讲给群众听,还常常去地里现场指导。在他的示范引领下,全村村民都种上了猕猴桃这个致富“金蛋蛋”。种植户强根生高兴地说:“民安经常来我家地里指导,你看我家猕猴桃长势多喜人,今年准能卖个好价钱。”
  近年来,随着猕猴桃种植规模的发展,销售多样化成为闫民安考虑的重点,网上销售这种新模式启发了他,他利用网络平台,把自家和部分邻里的猕猴桃销售到全国各地,换回了真金白银。
  乡村振兴又一兵
  有了当兵的经历,永远就是兵,不管身在何处。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闫民安成为一名乡村振兴的新兵。
  王长官寨村党支部书记李永祥说:“老闫经常组织村上退伍的老兵,为村上发展出谋划策。村上环境治理有他们战斗的身影,产业发展有他示范引领带动的轨迹,处处都展现军人的风采,使全村充满了风清气正的氛围。你看现在王长官寨村,产业兴旺,环境优美,村民精气神饱满。”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