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露天电影
  􀳀王永耀

  太阳挂在西边的山巅,暮色还没有降下来。清凌凌的草岩河上浮着几只野鸭子,劳作的人们陆续从田间地头归来。茂生老汉坐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抽着旱烟。侯锤和引兵从供销社里跑过来,大声地喊着:“放电影的人来了。”
  一群孩子紧跟在放电影人身后说笑着、推搡着,走进学校院子里。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露天电影是人们最为重要的娱乐项目,特别是在僻远寂寥的小山村。乡亲们能围坐在大院里看露天电影,绝对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村里在家的人但凡能动的都急匆匆地赶来看电影。借着微亮的灯光和朦胧的月色,可以看到男女老少已坐满院子。放映员与村支书打过招呼后,开始摆弄自己的家什。俊强和彪子选了两棵箭杆杨把银幕布挂起来,平生和侯锤抬出桌子摆上机器,待这些准备就绪,电影就正式上演了。
  放映员把放映机的光束投在银幕上,用手将片子轻轻一转,幕布上便出现了“黄河大侠”的字样。一看今晚放映武侠片,后生们一阵躁动,拍手叫绝,有的甚至还得意地吹起口哨。
  振军自然不会错过这么好的赚钱机会,他在旁边支了个小摊子,卖点瓜子、糖果、冰棒、辣条等小吃。一裤兜瓜子、一根冰棍、一包辣条、一袋魔芋丝,几乎成了那个年月看露天电影的标配零食。这里特别要说魔芋丝,这种零食价格便宜,当时每袋也就两毛钱。父亲总说,香魔丝是塑胶做的,吃了对身体不好,不让我吃。但孩子的味蕾是禁不住诱惑的,看着别人大口吃魔芋丝,自己早已垂涎欲滴,就偷着买了两袋,为这还挨了父亲一顿揍。
  电影中场要换片,好奇的孩子们凑上前去,争抢放映员撕扯下来的电影胶卷。还有个别调皮捣蛋的小家伙,为了把自己的影子投在幕布上,不小心踢断了电线,引得大家一阵斥责。
  不知不觉间,一个多小时过去了,电影也结束了。人们意犹未尽地收拾东西,三五成群结伴回家。夜幕中,欢笑声、叹息声、斥责声、少年的歌声交织在一起,人们谈论着剧情,沉浸在电影的乐趣中。
  露天电影是那个时代农民难得的精神享受。可以说,一块幕布、一名放映员、一束光、一群人,构成了露天电影的全部要素。就是这么一场电影,让男女老少心醉神迷,特别是年轻人翻山越岭步行十几里山路也要赴约。我想除了那个年代物质匮乏和人们对精神文化需要外,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露天电影萌生着乡村最质朴的爱情。邻村跑来看电影的男女和本村的年轻后生、女娃们对上眼,他们就看着满天的星光,听着河里的蛙声,谈一场刻骨铭心的恋爱。再就是人们观看露天电影席地而坐,没有丝毫的拘谨,完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电影仿佛成了联通天地的纽带,把生活的甘甜酸楚、悲喜苦乐合成每个情节和镜头,倒映在幕布上,铭刻进心底里。
  近年来,露天电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我们坐在宽敞的电影院里观看仿真模拟的三维立体电影,却再也找不回看露天电影的心绪和情感了。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