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余烬之妙
  郭华悦

  用过柴火灶的人都知道,一锅饭菜的精华,往往是在余烬的阶段完成的。
  用柴火灶煮饭菜,最忌讳的是熟透。看着熟了,这才停下来,不再添柴火,做成的饭菜往往过了火候。若汤菜还没熟透,就不再添柴,将余烬拢一拢,盖上锅盖,人到别处忙去。等回来后揭开锅盖,汤菜还咕咚咚冒着小泡。那飘香的味道,仿佛在鼻尖上跳跃着。
  这就是余烬之妙。剩余的柴火像一只温热的手,慢慢抚摸着食材,直至熟透,一切都刚刚好。用柴火灶熬汤炖肉,还有煮饭,没有余烬是煮不出悠长绵柔的味道的。
  如今,缺少的恰恰是余烬。不管在饭店,还是家里,常常是用大火爆炒菜肴,一副急吼吼的样子。煮熟的菜肴全靠细致的调味料,品尝起来,美则美矣,但总少了那么一点悠长的后劲。而这种后劲,要经历余烬温熬才能得到。
  一道菜,一个人,都是一样的道理。
  饭菜的精华在于余烬的煨养。余烬的好处,在于不用特地关注,就能在你忙着做别的事儿的时候,悄然把饭菜煨养得妥妥当当。在你的注意力之外,用耐心的慢熬成就一锅美味饭菜。
  人与人之间情谊的精华何尝不是如此获取。面对面的时候,可以海阔天高地畅谈人生。但转过身,会有几人能把别人的事儿放在心头?快节奏的情谊像大火爆炒而出,味道浓烈,却后劲不足。
  人与人相处,心越是薄凉,越显得余烬的可贵。有一个人,愿意在你的注意力之外,于阑珊处将你的日子细心呵护。这样的人,不管出于亲情、友情,抑或是爱情,都值得好好珍惜,诚心以待。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要经历这样的余烬,才能熬出味道。所谓日久见人心,过于爆炒的情谊,更多的是互相利用。余烬的煨养才能用时间与耐心成就一段悠长真挚的情谊。也许你并未注意到,但余烬的温度,依旧默默滋养着你的生活。
  两个人之间爆炒的情谊,外头浓烈,内里往往生硬。一时的高温很难冲破内里的隔阂。唯有余烬,慢慢地煨养,直至内里温暖,情味悠长。哪怕人走,茶亦不凉。这样的余烬,能令人心里温暖,岁月生香。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