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马茹茹”菜馍


雷焕
我们家乡把野菜马齿苋叫“马茹茹”菜。收过麦子,下过一两场雨后,田间地头的“马茹茹”菜随处可见。只要有时间,一会儿工夫就能捡一笼。
马齿苋又有五行草、长命菜等多种名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非常形象地解释其药名:因为叶子一片一片紧挨着排列,看起来像马齿,故称马齿苋。马齿苋可供药用,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作用;嫩茎叶生食、烹食均可。
父亲去田里锄地捎回一笼“马茹茹”菜,母亲将其粗大的枝干摘掉,留下嫩秆和叶子,淘洗两遍,切成碎末备用。母亲从盆里挖出上午发好的面,撒上干面粉,在案板上揉匀。她凭借多年蒸馍的经验再加适量碱面,若看着面发黄,可以加几滴醋。拿捏好碱量后,母亲将备用的“马茹茹”菜碎末倒在揉好的面上,继续揉匀。接下来,母亲把揉匀的面团对半切,分别将面搓成长条状,再将长条切成馍的形状,然后用双手将小面块掬成圆形。
这时候,父亲负责烧的大锅水也开了,母亲给篦子上抹点菜油,将成形的菜馍均匀地摆在篦子上,盖上蒸笼盖,上面放块砖防止漏气。鼓风机吹着灶膛里的煤块,大火舔舐着锅底,蒸汽很快弥漫了整个厨房。蒸馍需要半个小时,在这空档,母亲剥好了蒜,捣成蒜泥,盛入碗中,撒上辣子面,滴入几滴酱油和醋,热好菜油,“滋啦”一声倒进蒜泥碗中,一碗香喷喷的辣子调料就做好了。
半个小时后,揭开笼盖,“马茹茹”菜的香味顷刻飘满了院子。“马茹茹”菜密密麻麻镶嵌于馍上,经过蒸汽的洗礼,颜色由嫩绿变为深绿,形象似乎并不美观,但它的味道淡雅清香,让人食欲大增。掰开菜馍,蘸点母亲调好的辣子调料,香辣爽口,我一口气能吃三个。
回想起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到了夏天,几乎顿顿吃“马茹茹”菜馍。“马茹茹”菜用自己的颜色遮盖了黑馍的颜色,它的清香冲淡了黑馍的苦涩,给了我童年些许的温暖。现在的“马茹茹”菜馍早已变成了白馍,但“马茹茹”菜的味道依旧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