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彩礼
王小会
女方结婚前该不该要彩礼,要多少,这成为当下许多家庭以及适婚者考虑的问题。
彩礼,当然得要了,哪有结婚不要彩礼的?很多人这样认为。但也有人不以为然。
不急不急,让我们先环顾一下身边的人。
沈童生活在一个三线城市,和男友进行了四年的爱情长跑,不等他俩开口,双方父母主动约在一起,商量他们的婚事。房子是沈童父母早就买下的,并装饰一新,浪漫又温馨。男友家就买了车,给了十八万元的彩礼。沈童是独生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婚后,沈童比之前更幸福,多了老公和公婆三个人宠爱。对于彩礼,沈童说:“我和父母提都没提,公婆说十八万元是他们的心意,不收就是于理不合。”
志明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找对象时挑来挑去的,不知怎么就成了剩男,直到三十岁还是孤身一人。后来经人介绍,小玉带着五岁的女儿嫁了过来,用志明娘的话说:“二婚,还带了个‘拖油瓶’,就这还要了十万元的彩礼。”志明从小被娇惯,结了婚还是一点儿担当都没有,一丁点儿小事就嚷嚷着要离婚,他娘低声呵斥:“祖宗,就冲那十万元彩礼,你也不能离!”
山村里长大的雪梅被许配给镇上做农资生意的吴家,她极力反抗,终究还是拗不过父亲。无奈之下,在一个月黑风高夜,和青梅竹马的大林私奔去了新疆,直到孩子四岁才一起回到家乡。因为雪梅拐走了她儿子,加之生的又是丫头,婆婆一言不合就让她滚,怂恿儿子和她离婚,反正是没花一分钱自己跑来的。听见这些,雪梅真是肠子都悔青了。
沈童、志明、雪梅,都是我最熟悉的人。对于彩礼,沈童的状态是最让人羡慕的,就像童话故事中的公主,从此和王子过着幸福的生活。而对于小玉,爱情也许只是一件奢侈品,可望而不可即,她所渴求的只是一份安稳的生活,就这都随时有可能不保。最心痛雪梅,她相信爱情,觉得爱情就是生活的全部,有了爱情就可以无所顾忌奋不顾身,以为自己嫁给了爱情,却不想高贵的爱情在现实的撞击下碎成了渣,徒留下一地鸡毛的生活。
去年有一则新闻,说是河北一对新人因为“零彩礼”结婚居然惊动市委书记为其点赞,瞬间走红网络。随后,110对“90后”新人携手上演了一场“零彩礼”的集体婚礼,活动旨在抵制“天价彩礼”,引发网友激烈讨论。
彩礼代表的是男方把女方当作珍宝诚心求娶的态度,同时也是对岳父岳母辛苦养育女儿的答谢致礼。古人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里就有纳征,纳征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彩礼。彩礼的习俗从古延续至今,并非没有它的道理。存在即合理,现在不论城市,还是农村,绝大多数地方都还秉承着这个旧俗,虽然彩礼并不能保证一桩婚姻幸福美满,但是至少在以后的婚姻生活中多了一道屏障,让对方深刻领悟到组建家庭的诸多不易。
表妹被求婚,小姨向男方提出要八万八的彩礼。八万八在一个北方的小县城来说,不是个小数目。当即,男方的舅舅愤而起身,脱口而出:“卖女儿啊!”小姨冷笑:“卖女儿?卖女儿就不是这个数了!八万八就想买我女儿?哼!”最终不欢而散。
其实,彩礼的多寡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比如,当地的风俗、攀比心理、男方家庭的经济状况,以及双方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和个人素养等等。法律一直没有对彩礼的多少作出明确规定,但是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彩礼不断上涨,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动辄十几万元、二十万元,还有什么“万里挑一”“万紫千红一片绿”之说,真不知都是谁琢磨出来的名堂。在彩礼问题上普遍的做法是双方家庭协商,量力而行,既不失礼数,又显得体面,尽量做到不会因婚而贫,给男方家庭造成过大的压力。至于这个彩礼究竟是留给女方父母,作为对他们辛苦养育女儿的补偿,还是由女儿压箱底悄然带回,作为小家庭以后生活中的不时之需,这个要由父母对女儿的疼爱程度来决定,因人而异。
沈童的十八万元彩礼,父母不但一分没要,还添了两万元凑成整数,由她悉数带回,交由他们小夫妻自己支配。
小姨提的八万八经过几番讨价还价,最终确定为六万六。其中的两万六由表妹带走,另外四万元小姨存在自己名下,说是将来儿子结婚,还不知彩礼会涨成啥样,先慢慢预备着。
邻家小妹茉莉的几个哥哥早已娶妻生子,轮到她结婚时,除了几床被子什么陪嫁都没有,被婆家各种嫌弃和挤兑,始终抬不起头来。原来,茉莉的三万元彩礼一到手,她父亲就买了四五头牛,准备待价而沽。结婚当日,众多亲戚朋友左邻右舍都觉得太过寒酸,纷纷拿自家的毛毯、蚕丝被之类的来充门面。鼓乐声响起,新娘子出门,茉莉父亲走在迎亲队伍的最后面,突然放声大哭,说对不起自己的女儿。
有人说,谈婚论嫁意味着爱情水到渠成,若是索要彩礼,婚姻与一场交易有何区别?我认为,爱情是两情相悦,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而婚姻则是两个人乃至两个家庭的磨合与相融,是对爱情的考验。爱情也许经得起离别,经得起生死,经得起各种诱惑,但不一定经得起锅碗瓢盆和柴米油盐的考验,也不一定经得起奶粉奶瓶和车贷房贷的考验。爱情不是买卖,婚姻也不是交易,彩礼只是一份誓言、一份盟约。
总之一句话,人可以为情所困,绝不可为彩礼所困。彩礼,有了,是锦上添花;没有,也无须耿耿于怀。说到底,彩礼只是一种象征。谁敢保证有了巨额彩礼的婚姻,就一定能够琴瑟在御、恩爱到老。难道“零彩礼”的婚姻就一定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吗?
女方结婚前该不该要彩礼,要多少,这成为当下许多家庭以及适婚者考虑的问题。
彩礼,当然得要了,哪有结婚不要彩礼的?很多人这样认为。但也有人不以为然。
不急不急,让我们先环顾一下身边的人。
沈童生活在一个三线城市,和男友进行了四年的爱情长跑,不等他俩开口,双方父母主动约在一起,商量他们的婚事。房子是沈童父母早就买下的,并装饰一新,浪漫又温馨。男友家就买了车,给了十八万元的彩礼。沈童是独生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婚后,沈童比之前更幸福,多了老公和公婆三个人宠爱。对于彩礼,沈童说:“我和父母提都没提,公婆说十八万元是他们的心意,不收就是于理不合。”
志明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找对象时挑来挑去的,不知怎么就成了剩男,直到三十岁还是孤身一人。后来经人介绍,小玉带着五岁的女儿嫁了过来,用志明娘的话说:“二婚,还带了个‘拖油瓶’,就这还要了十万元的彩礼。”志明从小被娇惯,结了婚还是一点儿担当都没有,一丁点儿小事就嚷嚷着要离婚,他娘低声呵斥:“祖宗,就冲那十万元彩礼,你也不能离!”
山村里长大的雪梅被许配给镇上做农资生意的吴家,她极力反抗,终究还是拗不过父亲。无奈之下,在一个月黑风高夜,和青梅竹马的大林私奔去了新疆,直到孩子四岁才一起回到家乡。因为雪梅拐走了她儿子,加之生的又是丫头,婆婆一言不合就让她滚,怂恿儿子和她离婚,反正是没花一分钱自己跑来的。听见这些,雪梅真是肠子都悔青了。
沈童、志明、雪梅,都是我最熟悉的人。对于彩礼,沈童的状态是最让人羡慕的,就像童话故事中的公主,从此和王子过着幸福的生活。而对于小玉,爱情也许只是一件奢侈品,可望而不可即,她所渴求的只是一份安稳的生活,就这都随时有可能不保。最心痛雪梅,她相信爱情,觉得爱情就是生活的全部,有了爱情就可以无所顾忌奋不顾身,以为自己嫁给了爱情,却不想高贵的爱情在现实的撞击下碎成了渣,徒留下一地鸡毛的生活。
去年有一则新闻,说是河北一对新人因为“零彩礼”结婚居然惊动市委书记为其点赞,瞬间走红网络。随后,110对“90后”新人携手上演了一场“零彩礼”的集体婚礼,活动旨在抵制“天价彩礼”,引发网友激烈讨论。
彩礼代表的是男方把女方当作珍宝诚心求娶的态度,同时也是对岳父岳母辛苦养育女儿的答谢致礼。古人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里就有纳征,纳征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彩礼。彩礼的习俗从古延续至今,并非没有它的道理。存在即合理,现在不论城市,还是农村,绝大多数地方都还秉承着这个旧俗,虽然彩礼并不能保证一桩婚姻幸福美满,但是至少在以后的婚姻生活中多了一道屏障,让对方深刻领悟到组建家庭的诸多不易。
表妹被求婚,小姨向男方提出要八万八的彩礼。八万八在一个北方的小县城来说,不是个小数目。当即,男方的舅舅愤而起身,脱口而出:“卖女儿啊!”小姨冷笑:“卖女儿?卖女儿就不是这个数了!八万八就想买我女儿?哼!”最终不欢而散。
其实,彩礼的多寡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比如,当地的风俗、攀比心理、男方家庭的经济状况,以及双方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和个人素养等等。法律一直没有对彩礼的多少作出明确规定,但是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彩礼不断上涨,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动辄十几万元、二十万元,还有什么“万里挑一”“万紫千红一片绿”之说,真不知都是谁琢磨出来的名堂。在彩礼问题上普遍的做法是双方家庭协商,量力而行,既不失礼数,又显得体面,尽量做到不会因婚而贫,给男方家庭造成过大的压力。至于这个彩礼究竟是留给女方父母,作为对他们辛苦养育女儿的补偿,还是由女儿压箱底悄然带回,作为小家庭以后生活中的不时之需,这个要由父母对女儿的疼爱程度来决定,因人而异。
沈童的十八万元彩礼,父母不但一分没要,还添了两万元凑成整数,由她悉数带回,交由他们小夫妻自己支配。
小姨提的八万八经过几番讨价还价,最终确定为六万六。其中的两万六由表妹带走,另外四万元小姨存在自己名下,说是将来儿子结婚,还不知彩礼会涨成啥样,先慢慢预备着。
邻家小妹茉莉的几个哥哥早已娶妻生子,轮到她结婚时,除了几床被子什么陪嫁都没有,被婆家各种嫌弃和挤兑,始终抬不起头来。原来,茉莉的三万元彩礼一到手,她父亲就买了四五头牛,准备待价而沽。结婚当日,众多亲戚朋友左邻右舍都觉得太过寒酸,纷纷拿自家的毛毯、蚕丝被之类的来充门面。鼓乐声响起,新娘子出门,茉莉父亲走在迎亲队伍的最后面,突然放声大哭,说对不起自己的女儿。
有人说,谈婚论嫁意味着爱情水到渠成,若是索要彩礼,婚姻与一场交易有何区别?我认为,爱情是两情相悦,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而婚姻则是两个人乃至两个家庭的磨合与相融,是对爱情的考验。爱情也许经得起离别,经得起生死,经得起各种诱惑,但不一定经得起锅碗瓢盆和柴米油盐的考验,也不一定经得起奶粉奶瓶和车贷房贷的考验。爱情不是买卖,婚姻也不是交易,彩礼只是一份誓言、一份盟约。
总之一句话,人可以为情所困,绝不可为彩礼所困。彩礼,有了,是锦上添花;没有,也无须耿耿于怀。说到底,彩礼只是一种象征。谁敢保证有了巨额彩礼的婚姻,就一定能够琴瑟在御、恩爱到老。难道“零彩礼”的婚姻就一定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