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乡情
张家斜村
  朱卓文

  我的家乡在蓝田县华胥镇张家斜村。每次乘车由西安返回蓝田的途中,向南眺望村庄,看到树木掩映下的房舍和村西头茂盛的桃园,不由得想起我们村八十岁“快板王”张凤翔的快板书:张家斜真个嫽,又有柿子和红薯;收了麦子就卖桃,你说张家斜嫽不嫽。
  记得20世纪60年代,村里食堂蒸了红薯,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很是热闹。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村里整修了碾麦场,安装了电轴碾麦子,还沿着灞河滩筑坝修稻田。到了收割稻谷时,孩童们到田里捉鱼,拿回家熬鱼汤,鲜美的味道至今让我回味不尽。
  那时,为了保护稻田不被洪水冲毁,村里利用冬季农闲在河道上修筑堤堰。因为天冷,村民们都不愿下水。队长张书敬一马当先,挽起裤角跳到水中,由上到下走了一遍。村民们在他的带动下,也一起下到水里干了起来。那年,稻田丰收补足了村民的口粮。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张家斜村的土地被征用建成了“西北家具工业园”。如今,张家斜村里厂房连片。村民不再是庄稼人,变成了居民和工人。
  夜幕降临,在明亮的路灯指引下,到工业园夜市转一转,叫卖声、嬉笑声不绝于耳,再到灞河岸边走一走,人头攒动,人们连连称赞张家斜村的蜕变。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