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乡愁


冯旭荣
几十年风风雨雨,乡路已经横亘在记忆深处,逶迤曲折,情思悠远。多少次走在这片土地上,总会捡拾到梦里的童年;多少次在睡梦中,仿佛又回到了往昔的岁月;多少次在朦胧与清晰之间流连忘返,试图寻找那曾经熟悉的脚印和难忘的艰辛。
十年寒窗,背负着父母的期望,我在那黄土铺就的小路上坚定前行,已记不清有过多少坎坷,只记得父母的鼓舞和向前的脚步。当我走得疲惫的时候,就会想到父母挥汗如雨的身影,在这片土地上是多么的清晰和熟悉。总有一种感觉,始终觉得自己脚下的路就是父母用锄头开垦出来的。
初中毕业,我考上了县城重点高中,学校离家有二十多里,满是坡路,来回非常辛苦。住校生活远不像在家门口上学那样舒心,没上几天学我就想打退堂鼓,对父母说想转到家门口的普通高中。父亲很生气,说这么点苦都受不了,又怎么能上好高中考大学呢?在父母的再三说服下,我终于放弃了转学的念头,父亲这才露出一丝笑容。当时我无法理解父亲的用意,我知道父亲十几岁就到离家很远的石家庄技工学校上学,毕业后分配到西南地质局,为国家的地质勘探事业作出了贡献。后来,为了响应国家支援农业的号召,父亲毅然辞去工作,回到陕西老家从事生产劳动,一干就是几十年。
为了让我上学方便,家里节衣缩食买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星期天回家,父母总是设法改善我的伙食。看到我狼吞虎咽的样子,母亲总是在一旁叮咛慢点吃,脸上露出疼爱的表情。农忙时节,看到父母累得气喘吁吁,我的心不免难过,多么想放弃学业帮他们一把,但我记得他们的重托。父亲经常教育我:“好男儿志在四方。”父母用瘦弱多病的身躯支撑起这个家,供养我去完成学业。我曾暗地里发过誓,一定要让父母摆脱繁重的土地劳作。然而,后来我才明白,我的想法何等的幼稚简单,在他们心里始终保持着对脚下土地纯朴的爱。这种爱不需要誓言,也无须表白,默默地劳作就是最好的答案。
参加工作后,我开始对土地有了新的认识。工作之余,常常和爱人一起下地干活,分担父母繁重的体力劳作。渐渐地我对脚下的土地产生了感情。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这份感情愈来愈深。然而,此时父亲却溘然离去,留给我不尽的思念和感伤。
后来,我终于理解了父亲为何对土地如此的热爱。因为,它曾经维系着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每当走在乡间小路上,我的情感会变得丰富,那遍布泥土的气息令人陶醉。每当看到田里劳作的人们,心中不免产生由衷的敬意。徜徉在田间地头,不由让人思绪翻滚,总会勾起对父亲的思念。
乡路曾经充满了艰辛和坎坷,从这条路走过,今生就不乏坚韧。土地充满了希望,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今生就难以忘怀,人生的足迹就在割不断的乡愁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