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陈玉煌:种植多肉植物闯出致富路
    陈玉煌查看多肉植物根茎病变情况。

  本报记者 孙金龙 文/图
  20多年前,14岁的陈玉煌在同乡的带领下从福建来到陕西,在企业当过学徒,打过零工,做过生意。一个偶然的机会,陈玉煌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大王街道办客省庄村租了1000平方米的土地,用来种植绿植。经过几年的努力,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专门经营多肉植物,还带动当地村民致富。
  2009年,陈玉煌在客省庄村建了4座大棚种植多肉植物。2011年,他引进2600多个多肉品种进行育苗培育。当时一座大棚年收入约5万元,4座大棚收入20多万元,到年底一算账,除过各种开支,收入甚微。“那时,我都想放弃了,朋友一直鼓励我,我才继续种植。”陈玉煌说。
  后来,陈玉煌成立了易佰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聘请上海多肉植物协会名誉会长滕柳红的学生安洋任公司技术总监。在安洋的指导下,多肉植物长得晶莹剔透、颜色鲜艳,特别畅销。安洋还多次给村民进行技术培训,指导育苗栽苗。在安洋的帮助下,周边村民开始种植多肉植物。
  客省庄村三组的王向,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无意间王向知道易佰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招人,他想去应聘,却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父母认为,大学毕业生应该找一个体面的工作,怎么能去养花种草?村里的长辈也反对,但王向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王向从做学徒开始,慢慢地喜欢上多肉植物。在公司的培训下,他开始培育种苗,通过邮寄向全国发货。当时,他每月3000元工资,2018年晋升为公司业务主管,如今年薪16万元,从学徒变成了专家。
  在多肉植物大棚里,一张特殊的“中国地图”吸引了记者。“这是我们公司的多肉创意组合,把不同颜色的多肉进行搭配,制作出一张色彩鲜艳的‘多肉中国地图’。我们还制作‘多肉相框’,挂在墙上,用来装饰墙面,还可以把多肉植物拼装在一个花盆里,形成多肉盆栽,不仅美观,还提高多肉的附加值。”陈玉煌说。
  从2012年开始,易佰家公司引进5000多个多肉植物品种,从以前的1000平方米4座大棚,发展到现在2万平方米34座大棚,目前有30多名村民在公司上班。公司免费给部分村民提供多肉苗木,给他们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现在有10多户村民开始种植多肉。
  沣西新城农林水利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农林水利局积极为易佰家公司送政策送服务,支持该公司在客省庄村流转土地400余亩,涵盖150户农户。该局还多次组织村民开展苗木花卉栽植技术培训,提升村民的种植水平。
  有了政府的支持,陈玉煌信心倍增:“现在公司销售主要是通过种苗培育繁殖、批发、直营店零售,每盆多肉植物价格在2元~5000元不等。目前,通过花卉市场、网络销售,公司年营业额2000万元,年纯收入700多万元。”
  对于未来,陈玉煌信心满满,他计划建立网络专业销售团队,通过互联网电商平台,将多肉植物产业做大做强,带领更多的村民致富。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