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陕南夏收素描
李永明
“快黄快割”的鸟叫声躁动了陕南的五月,收割季节开始了。
南边的凤凰山和北边的牛山夹出了秦巴山区川道,汉江的最大支流月河从川道流过,流出了一派多姿多彩的江南风景。金色五月的麦田,一垄垄的麦浪和着绿色的月河一起翻滚,“开镰啰!”站在田里的老农一声吼,“沙沙沙”的镰刀声和“哗啦啦”的麦穗声合奏出丰收的乐章。
冬天,小麦和老实巴交的陕南人一样,从不显眉露脸,贴着地面,悄悄生长,隐忍一季,积蓄能量,迎接一场场厚厚的降雪。在皑皑白雪中做个美梦,春风一吹,梦就醒了,在春风里翻个身,开始猛长,一天一个模样……
早晨,麦芒上顶着晶莹的露珠。微风吹过,露珠渐次落下,跳起动人的舞蹈,旋转、跳跃、舞动着,为陕南丰收季拉开了序幕。
五月,麦田开始上色,浅绿加入了浅黄,最后变成深黄,饱满的麦穗弯下了腰,等待收割。这时布谷鸟从空中飞过,发布“快黄快割”的催令号,农人开始收拾家什,准备开镰收割。
清晨,趁着凉爽,农人拎起镰刀奔向麦地。须臾功夫,摇晃的麦子就撂倒一大片,田野变成一行行排列的诗。农人摘下草帽,站在麦田,把诗翻译成一曲陕南老调,对着天空大声唱,唱过瘾了,拎起水壶,“咕咚咕咚”喝起陕南绿茶来,抹一抹嘴角,弯腰又开始收割。
太阳升到半空中,地里的麦子撂倒了一大半。这时,家里人送来早餐。陕南人“三夏”大忙的主食是油饼酸拌汤、蒸馍和稀饭,再加一碟酸豇豆和泡大蒜。男人坐在地头吃饭,女人站在男人后面给他摘身上的麦芒。女人给男人捎来了一壶苞谷酒。男人举起酒壶,摇得“哗啦啦”响,招呼旁边田地的男人们一起喝。邻里间推辞不得,就涌了过来,分次接过酒壶大喝几口,连声说:“好酒,好酒啊!”
割完麦子就开始插秧,陕南人最讲究抓节令,耽误一时就误一年。最忙的要数蓄水。放水时,农人在渠道上下游来回奔跑,一晚上疲惫不堪,一身泥水一身汗,困了就睡在渠道边上。水放到田里后,水牛下田了,犁铧在飞驰,泥土在翻滚,溅得农人一身泥也顾不得擦洗。毒辣辣的太阳出来后,男人们全身上下的泥浆变成了泥块。刚犁好的水田明晃晃亮闪闪,犹如天然的梳妆镜,照出农人的笑容。
插秧时,男女老少一起上,拉线、拔苗、插秧,分工明确,人人都是做农活的行家里手。只听水田里“哗哗”声一片,一会儿工夫,便绿油油一片。不到两三天时间,全村的秧苗插完了。也就是过了一个晚上,秧苗立起来了,立起来的秧苗是翠绿色的。这个时候,陕南的乡村就像一幅美轮美奂的水彩画。
“快黄快割”的鸟叫声躁动了陕南的五月,收割季节开始了。
南边的凤凰山和北边的牛山夹出了秦巴山区川道,汉江的最大支流月河从川道流过,流出了一派多姿多彩的江南风景。金色五月的麦田,一垄垄的麦浪和着绿色的月河一起翻滚,“开镰啰!”站在田里的老农一声吼,“沙沙沙”的镰刀声和“哗啦啦”的麦穗声合奏出丰收的乐章。
冬天,小麦和老实巴交的陕南人一样,从不显眉露脸,贴着地面,悄悄生长,隐忍一季,积蓄能量,迎接一场场厚厚的降雪。在皑皑白雪中做个美梦,春风一吹,梦就醒了,在春风里翻个身,开始猛长,一天一个模样……
早晨,麦芒上顶着晶莹的露珠。微风吹过,露珠渐次落下,跳起动人的舞蹈,旋转、跳跃、舞动着,为陕南丰收季拉开了序幕。
五月,麦田开始上色,浅绿加入了浅黄,最后变成深黄,饱满的麦穗弯下了腰,等待收割。这时布谷鸟从空中飞过,发布“快黄快割”的催令号,农人开始收拾家什,准备开镰收割。
清晨,趁着凉爽,农人拎起镰刀奔向麦地。须臾功夫,摇晃的麦子就撂倒一大片,田野变成一行行排列的诗。农人摘下草帽,站在麦田,把诗翻译成一曲陕南老调,对着天空大声唱,唱过瘾了,拎起水壶,“咕咚咕咚”喝起陕南绿茶来,抹一抹嘴角,弯腰又开始收割。
太阳升到半空中,地里的麦子撂倒了一大半。这时,家里人送来早餐。陕南人“三夏”大忙的主食是油饼酸拌汤、蒸馍和稀饭,再加一碟酸豇豆和泡大蒜。男人坐在地头吃饭,女人站在男人后面给他摘身上的麦芒。女人给男人捎来了一壶苞谷酒。男人举起酒壶,摇得“哗啦啦”响,招呼旁边田地的男人们一起喝。邻里间推辞不得,就涌了过来,分次接过酒壶大喝几口,连声说:“好酒,好酒啊!”
割完麦子就开始插秧,陕南人最讲究抓节令,耽误一时就误一年。最忙的要数蓄水。放水时,农人在渠道上下游来回奔跑,一晚上疲惫不堪,一身泥水一身汗,困了就睡在渠道边上。水放到田里后,水牛下田了,犁铧在飞驰,泥土在翻滚,溅得农人一身泥也顾不得擦洗。毒辣辣的太阳出来后,男人们全身上下的泥浆变成了泥块。刚犁好的水田明晃晃亮闪闪,犹如天然的梳妆镜,照出农人的笑容。
插秧时,男女老少一起上,拉线、拔苗、插秧,分工明确,人人都是做农活的行家里手。只听水田里“哗哗”声一片,一会儿工夫,便绿油油一片。不到两三天时间,全村的秧苗插完了。也就是过了一个晚上,秧苗立起来了,立起来的秧苗是翠绿色的。这个时候,陕南的乡村就像一幅美轮美奂的水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