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建美丽乡村:村上有了“物业公司”
——聚焦整县脱贫的陇县力量之四
    城关镇堎底下村公共设。 牛向阳 摄

  本报记者 边浩 韩小珍
  “现在村头的运动器材坏了,不用说,第二天保准修好。门口的水管漏水,一个电话,管理站负责人就会派人维修,还有村里的道路、公厕,每天都有专人打扫。”陇县东风镇西沟村村民赵均宽告诉记者,自从去年陇县将公共基础设施权属下放到村,他们也享受到了星级物业服务,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陇县是山区农业县,自然条件较差。近年来,陇县以脱贫攻坚为抓手,多方投入资金,大力实施生态雅村强基工程,使农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2018年,为了管好用活现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让其发挥最大效益,该县在市级“1+7”的方案基础上,结合实际创新实施了“1+9”现代化农村物业管理模式,推进农村“物业公司”加速发展。
  截至目前,全县10个镇均设立管理所,104个行政村全部设立管理站,村经济合作组织全面参与,整合选聘管理员796名,各类管护制度全部挂牌上墙,各项政策举措全部落地见效,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把农村当作城市居民小区管理
  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厘清权责是基础和前提。“1+9”现代化农村物业管理模式,就是以村为单位,将通村公路、小型水利设施、公厕、公共文化设施、体育健身设施、幸福院、卫生室等7大类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权属下放到村,再由村上委托股份经济合作社代管。同时,陇县制定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资金管理两个实施细则,夯实成员职责,发挥政府、群众、市场三方作用,把农村当作城市居民小区一样来管理,实现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的精细化。
  东风镇西沟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站现有5名管理员,根据县上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细则,村上按照“多岗合一、一员多用”原则,把可兼职公益性岗位、村务管理岗位和基础设施管护岗位有效结合。另外,村上引入现代化物业管理理念,由股份经济合作社实行市场化管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每位管护员签订聘用协议,明确岗位职责、工作要求、考核办法、工资待遇,定期开展技能培训,确保专业化“物业管护服务”。
  “西沟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493户人,以前没有专人打扫村里卫生的时候,屋外脏乱差现象严重,现在各家门口都放置了垃圾桶,管护员会定时打扫清理,整个村庄一下子变得干净了。”东风镇副镇长张凯说。
  贫困户当管护员竞争上岗
  在城关镇堎底下村见到苟志刚的时候,他正在组织人员为二组唐军利家修理水管。唐军利一家长期居住宝鸡,3月12日早上,苟志刚路过时发现这户人家进院的支管漏水,作为水利工程管理员,苟志刚将问题汇报给了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站负责人,并带人及时进行了维修。
  苟志刚是堎底下村3组人,他告诉记者,村级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站公开选聘的时候,和他一起报名水利工程管理员的就有30多人。“村里按照优先聘用有劳动能力贫困群众的原则把机会给了我,我就要珍惜,把工作做好。”据了解,目前陇县新聘农村公共管理员660人、兼职136人。为了杜绝养懒现象,推行绩效考核,县上还制定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考核评价办法和具体工作标准,由村管理站实行定期检查、量化考核,推行差异化兑现,干好干坏不一样,倒逼管理员尽职尽责,使管理员与村集体成为连利、连心、连责的共同体。
  “一次警告,二次辞退。现在各村管理站的负责人每天都要逐村检查各项工作是否到位,目的就是为了明确奖惩,激励工作人员好好干工作。在2019年工作安排会上,我们对全镇13名管理人员进行了奖励。”城关镇副镇长仝建国说,“我们要严格实行‘竞争上岗、一年一聘’制度,加强日常管理考核,由各村管理站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按照10%的比例,淘汰业绩较差管护员,重新选聘优秀人员填补空缺,形成有进有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确保基础设施管护队伍坚强有力,为乡村振兴打牢基础。
  言论
  好举措实现多方共赢

  ■韩小珍
  全面小康,农业农村是短板,而农业农村的短板最直观地体现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领域。陇县积极引入现代物业管理理念,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筹资源,创新方式,推进村级物业市场化运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服务功能。同时,该县把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与村级事务管理改革相结合,引导群众投身村级事务管理,管护人员选聘以贫困户为主,充分调动了贫困户劳动光荣、实干脱贫的信心和决心,实现了多方共赢。
  建好管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目前,随着农业现代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市场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政府作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者,只有顺应这种趋势,以市场化理念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要科学划分管理责任,倡导多方参与,形成公共设施全民共有、全民共享、管护责任全民共担的工作格局。
  思路决定出路,为切实解决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权不清、责任不明、管护缺失的问题,全面提升管理水平,陇县在市级方案基础上提出“1+9”现代化农村物业管理模式,并制定一系列管理细则进行量化考核,精准帮扶,杜绝了养懒现象。可以说,陇县农村“物业公司”的建立,既为政府松了绑,腾出了更多精力抓发展,又让群众在参与过程中树立了爱家、护家、管家的信心。同时,也让陇县在决胜整县脱贫摘帽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征程中,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