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访谈
为贫困户定制“精品点心”
——访陇县扶贫办副主任李小龙
    李小龙

  本报记者 崔福红
  为扭转扶贫项目千人一面、脱贫规划千篇一律的状况,陇县采取“菜单式”扶贫、“借袋还菇”模式、就业扶贫“组合拳”等形式,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那么,这些扶贫办法怎样进行的?记者对陇县扶贫办副主任李小龙进行了采访。
  记者:陇县产业扶贫采取“菜单式”扶贫,请问是如何做到精准推行?
  李小龙:“菜单式”扶贫就是主动问需于民,倾听困难群众的发展意愿,引导群众称心“点菜”,做到“你点我有”“你需我供”,这是基础。根据“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树立“要什么、给什么”的帮扶理念,精心“配菜”,这是重点。依托干部职业技能和岗位特点,为不同类型贫困户送上私人定制的“精品点心”,扶持发展特色产业,为贫困户贴心“上菜”,这是核心。打造好这一完整链条,扶贫也就扶到了实处,扶到了根儿上。
  记者:请问企业是如何帮扶贫困户的?
  李小龙:2017年,陇县推出“双百”产业扶贫基地,选择100个合作社或者公司作为基地,每个公司或基地带动100户贫困户。后来,经过筛选是113个产业扶贫基地,带动了2万户贫困户。到2018年,陇县又提出解决规模化的问题,把产业基地浓缩到六大农业特色板块,当时叫“老三篇”和“新三篇”。“老三篇”是陇县的奶畜、核桃和烤烟产业,“新三篇”是苹果、蜂蜜和香菇产业。后来,又增加4个扶贫新业态,即生态扶贫、就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
  记者:在脱贫攻坚方面,社区工厂有哪些新举措?
  李小龙:截至目前,陇县建成6家社区工厂,带动1700人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800人;今年计划在全县移民搬迁点新建13个社区工厂,安置周边镇、村劳动力就业1500人以上,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脱贫800人以上,确保移民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