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第一书记”的工作感悟
  文/虞兴明
    我担任宁强县太阳岭镇火烽垭村第一书记一年多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一直都在思考,这里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贫困户,致贫的原因是什么,又怎样去改变这种情况。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有很深的农民情怀,我现在所思所想所做的不仅仅是一项工作,内心更有一种想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动力和需要。近期,微信圈里对贫困户“等靠要”思想的抨击比比皆是,我也想写一点我在农村的感悟。
    在广大农村,尤其是我所驻的村是中国最典型的贫困村,交通条件落后,土地贫瘠,产业发展迟缓,百分之九十的土坯房,200余户精神病和单身汉就近40人,他们具有典型的农民思想,我现在就几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贫困户的“等靠要”思想
  可能对于在农村扶贫的人来说,议论最多的就是贫困户的“等靠要”思想,站在他们的角度看,他们也有很多的无奈,正所谓哲学上讲的物质决定意识,他们出身的环境,接受的教育以及接触到的人和所遇到的事,也造就了他们的这种思想。我父母出生在五、六十年代,他们是文盲但很勤奋,我参加工作以后给他们想出了很多发展产业的路子来提高收入,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他们更热衷于传统的耕作方式,让他们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也有点勉为其难。贫困户表面是缺资金缺技术,更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
    站在贫困户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有时候他们的思想是守旧的,观念是落后的,但扶贫的对象是他们,我们在寻求让他们转变思想,而我们自己也要改变固有的理念,创新观念,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探寻与贫困户最合适的着力点,达到更加科学合理的扶贫。
    贫困户的“感恩思想”
    通过走访交谈,老百姓对党的政策是满意的,如今他们能享受到养老保险、合作医疗等惠民政策,他们对党的方针政策是心存感激的。有时也听到基层的干部说老百姓不知道感恩,其实老百姓感恩的是国家和社会,我们基层的干部是政策的执行者,干的是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们要尽可能执行好党的政策,又何必在意老百姓对我们工作的感恩呢。当然我们干的工作更需要得到老百姓的认同,那我们就要从自己出发,从实际出发,时刻警醒自己,工作上要更细致和耐心,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将工作做到实处,积极摆正心态,主动适应工作新常态,不断调整工作的方式方法,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村干部的“优亲厚友”
    村干部往往是在本村有一定的威望、能够带头致富的这一部分人里面产生的,但在落后的农村,他们的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也参差不齐,他们生活在一个村子里,和很多人都是直接或间接的亲戚朋友关系,村干部的工作监管体系还没有完全健全,他们在执行政策的时候很容易给别人留下话柄,在实际的工作中很难避免“优亲厚友”,上级的政策落实到他们这里就是最后一棒,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干群关系。提升这些村干部的整体素质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在农村很多工作如果只发扬民主,将会产生人云亦云,很多工作没办法落实;如果不注意发扬民主,将会造成老百姓的不满,引起更多的社会矛盾。很多村干部也认为自己村干部的身份也不是终身保障,对工作也就缺乏了长远的规划和打算。所以说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加强他们的监管体系建设以及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作为“第一书记”,抓好党建促脱贫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更要具有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勇气。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