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白水县五泉村村民赵云刚
不等不靠来脱贫
    本报记者 赖雅芬 通讯员 李鹏智
    “国家一年给一万元,你也富不到哪去,还是花自己挣的钱,心里踏实,人也舒服。”1月5日,家住白水县尧禾镇五泉村的贫困户赵云刚这样说。
    据了解,赵云刚家里仅有两口土窑,现在还租住在别人家里。父亲患有糖尿病,母亲有高血压,儿子在读小学一年级,2015年被识别为贫困户。眼看着周围的朋友、邻居日子越过越红火,赵云刚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什么别人家的日子越过越好,自己家却要靠领国家的补助金过活,父母愁容和妻儿的期盼就像压在他心上的一块大石头。怎样才能改变家里的现状,怎样才能让父母不再发愁,让妻儿的期盼得到回应,他在多少个不眠的夜里这样问自己。
    这天,村里面开展了一次扶心扶志宣讲,宣讲队伍有一个致富典型,讲述通过努力摆脱贫困,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别人都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我又不比他差,我也不缺胳膊少腿的,我为什么不可以。”赵云刚这样问自己。他在宣讲结束后对自身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分析,家里有3亩果园,但是他不懂果园管理,从18岁开始就在饭店打工,熟悉厨艺,得利用自身优势创业。想到这里,赵云刚下定了决心,做餐馆生意。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妻子,因为家里经济情况比较紧巴,妻子犹豫了一下,赵云刚说:“要是你让我开饭店,我这辈子不后悔,这个饭店要是开不起来,我会后悔一辈子。”妻子一看赵云刚下了这么大的决心,就下定决心要和他一起把这个饭店开起来。
    刚开始开店的时候,特别困难,饭店的位置选在哪里,原材料的选购,包括餐具桌椅订购,来来回回在县里跑了几十次。在部门和帮联干部的帮助下,终于在去年的6月份在收水街道把饭店开起来了,他说:“我开饭店有三个原则:干净、实在、服务好。”被问到饭店生意怎么样时,他说:“饭店的生意挺好的,也要感谢乡里乡亲和村干部对我生意的照顾,最忙的时候我从早上开门,忙活到凌晨两三点才能歇息。虽然开饭店很累,但是,我觉得很值得。”
  长期的劳累让他落下了腰椎间盘突出的病根,有次他包了两个多小时的饺子,腿都动不了,有时候上个厕所都需要让人把他拉起来。苦心人,天不负。他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开饭店向别人借的3万多元已经还完,现在家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父母和妻儿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
    每次饭店忙不过来的时候,他就让周围的贫困户过来帮忙,他说:“我以前也是一名贫困户,更能理解贫困户的难处,我不能光想着自己把日子过好,也要想着帮助大家把日子过好。”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