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背包书记”王泉
本报记者 张太东 通讯员 陶信全
在商南县过风楼镇,有一个人们早已熟悉的身影。他个头不高,身上常背着一个印着“民事代办”字样的背包,穿梭在乡间、村民之中。由于时间长了,当地人为他起了个外号叫“背包书记”,他就是该镇党委书记王泉。
今年45岁的余同华是过风楼镇白玉沟村农家乐经营业主。3年前,他在外打工,辛苦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日子过得很艰难。王泉在一次下乡走访过程中了解到他的困难境地,由于没有文化和技术,加上孩子没人照料,余同华想在家里开办一家农家乐。王泉一边耐心地听着,一边认真地把余同华的困难和想法记在了民情日记上。回到镇上,王泉找来镇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所在村村干部商议具体帮扶办法。在王泉的协调下,余同华在农商行申请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按照农家乐标准化要求对房子进行了装修,申请了营业执照。经过2个月的筹备,余同华的农家乐终于开业了。靠着地道的农家菜,热情周到的服务,去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吸引了近50名游客前来消费,短短的一周时间他就挣了2000多元。
在扶贫工作中,徐家店社区是全镇最偏远、基础条件最差的一个村。王泉选了该社区3户贫困户作为他的包扶对象。为使帮扶贫困户早日脱贫,年初,王泉给包扶的3户贫困户分别送去一只猪崽、500只鸡,支持他们发展养殖业。为拓宽致富路子,王泉还帮助鼓励他们发展香菇、黄姜、桔梗种植,定期请来镇里技术能手现场施教,解决种植养殖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贫困户刘松林是王泉的包扶户之一。家中上有96岁老奶奶,下有2个女儿正在上大学,生活十分拮据。王泉结下这门亲亲,一有时间,就到亲亲家坐坐,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成了这几户人家的常客。他帮刘松林出谋划策,帮助刘松林申请银行贴息贷款,种植香菇8000袋,实现经济收入4万元。如今,刘松林一家有了增收渠道,还盖起了新房子,新房落成时,王泉还自掏腰包给他送去了2000元现金。刘松林说,没想到他一家人有幸攀上了这门“高枝”。
在王泉的带动下,过风楼镇开展了“配发民情背包、争当全能干部”活动,全镇160名干部背起“民情包”,下村子访农户,进农家送服务,把“民情支渠”开通到村组农户。现如今,一个印有“民事代办”字样的背包、一本民情日记、一叠信访登记册、一支双色笔以及民事代办相关材料成了过风楼镇近百名干部外出下乡的“标配”。
去年一年,全镇机关干部共走访群众4000余户,收集意见建议84条,记录民情日记72本6068篇,为群众代办事项366件,全镇有1354户4331人实现了脱贫。
在商南县过风楼镇,有一个人们早已熟悉的身影。他个头不高,身上常背着一个印着“民事代办”字样的背包,穿梭在乡间、村民之中。由于时间长了,当地人为他起了个外号叫“背包书记”,他就是该镇党委书记王泉。
今年45岁的余同华是过风楼镇白玉沟村农家乐经营业主。3年前,他在外打工,辛苦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日子过得很艰难。王泉在一次下乡走访过程中了解到他的困难境地,由于没有文化和技术,加上孩子没人照料,余同华想在家里开办一家农家乐。王泉一边耐心地听着,一边认真地把余同华的困难和想法记在了民情日记上。回到镇上,王泉找来镇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所在村村干部商议具体帮扶办法。在王泉的协调下,余同华在农商行申请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按照农家乐标准化要求对房子进行了装修,申请了营业执照。经过2个月的筹备,余同华的农家乐终于开业了。靠着地道的农家菜,热情周到的服务,去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吸引了近50名游客前来消费,短短的一周时间他就挣了2000多元。
在扶贫工作中,徐家店社区是全镇最偏远、基础条件最差的一个村。王泉选了该社区3户贫困户作为他的包扶对象。为使帮扶贫困户早日脱贫,年初,王泉给包扶的3户贫困户分别送去一只猪崽、500只鸡,支持他们发展养殖业。为拓宽致富路子,王泉还帮助鼓励他们发展香菇、黄姜、桔梗种植,定期请来镇里技术能手现场施教,解决种植养殖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贫困户刘松林是王泉的包扶户之一。家中上有96岁老奶奶,下有2个女儿正在上大学,生活十分拮据。王泉结下这门亲亲,一有时间,就到亲亲家坐坐,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成了这几户人家的常客。他帮刘松林出谋划策,帮助刘松林申请银行贴息贷款,种植香菇8000袋,实现经济收入4万元。如今,刘松林一家有了增收渠道,还盖起了新房子,新房落成时,王泉还自掏腰包给他送去了2000元现金。刘松林说,没想到他一家人有幸攀上了这门“高枝”。
在王泉的带动下,过风楼镇开展了“配发民情背包、争当全能干部”活动,全镇160名干部背起“民情包”,下村子访农户,进农家送服务,把“民情支渠”开通到村组农户。现如今,一个印有“民事代办”字样的背包、一本民情日记、一叠信访登记册、一支双色笔以及民事代办相关材料成了过风楼镇近百名干部外出下乡的“标配”。
去年一年,全镇机关干部共走访群众4000余户,收集意见建议84条,记录民情日记72本6068篇,为群众代办事项366件,全镇有1354户4331人实现了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