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把扶贫的故事刻进年轮里
——记汉阴县铁佛寺镇四合村“第一书记”邓泽成
    邓泽成(右)慰问贫困户汪忠明。
 
    本报记者 李冀安 通讯员 牛伟成 文/图
    “时间:2016年3月20日。工作事项:重点检查村容村貌和走访贫困户家庭。”
    “时间:2016年5月14日。工作内容: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开展‘两学一做’专题讨论。”
    这是汉阴县铁佛寺镇四合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邓泽成驻村日志中的内容。类似的“工作记录”,邓泽成已有厚厚一大本。
    邓泽成是个土生土长的铁佛寺镇人,因人很随和,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老邓。2015年8月,老邓被铁佛寺镇党委派到四合村当“第一书记”。
    让党员当先锋
    四合村是铁佛寺镇集镇所在地,全村870户2890人,其中贫困户417户1237人,全村有党员108名。其中有46名长期外出,在家的党员中还有14名老弱病残、行动不便的党员,剩下40多名党员平均年龄都在50岁左右。如何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成为老邓上任的第一件大事。
    在2016年3月10日至3月28日的日记记载中,老邓有7次入户走访,包括2次夜访。“他们白天在地里干活,不好找人,晚上都在家。”老邓说,“晚上和百姓拉家常,更容易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几个月来,他走遍了全村11个组的大部分农户,探望了全部老党员,为老党员开展“两学一做”教育送学上门服务。在调查走访过程中他注意团结党员,凝聚人心,不断唤醒村民奋发图强意识。他吃住行简朴,以身作则,到村后只给村添动力,从不给村上添麻烦;工作作风踏实稳重,注重实效,不搞表面文章,很快赢得村民好感,村干部的工作热情也空前高涨。村支书粟泽兴说:“有他这样为我们做榜样,我们这些村干部没有任何理由不干好工作。”
    贫困户的转变
    通过扶贫政策的宣传,老邓发现老百姓对扶贫政策有了思想观念上的转变,等靠要思想也较过去有了较大改观,对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四合村八组贫困户李长华今年52岁,两年前他家只有两头牛,在老邓的帮扶下,自去年开始朝养牛大户方向发展,现在已达到了8头,平时由其媳妇在家喂牛,因住的地方离铁佛幼儿园不远,今年下半年自己在铁佛幼儿园又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每月工资1200元,一家人小日子过得其乐融融。李长华说:“以前我以为扶贫就是国家给贫困户钱,通过老邓及村干部宣传,才了解到,扶贫不是简单地给钱给物,重要的是思想的扶贫。”
  “10月25日,在集镇汪家谈拆迁。”老邓的日记中简单的记载着。铁佛集镇位于四合村中心地带,近年来,为加大集镇开发力度,铁佛寺镇先后启动了集镇一期、文化广场、及集镇二期建设,征地拆迁问题自然成为四合村的“硬骨头”。身为“第一书记”的老邓义不容辞的成为啃“硬骨头”队伍中的一员。老邓一方面利用自己是土生土长铁佛人的优势,通过各种关心,于拆迁户进行沟通;另一方面自己白天、晚上不停地到户,给拆迁户讲政策、讲形式、讲前景,经过近一个月苦口婆心的宣讲,大部分都已签订拆迁合同。
  “6月15日看望贫困户汪忠明,送现金200元。”
    “7月3日,看望慰问贫困户李正平,送衣物一袋。”
    像这样的事例在老邓的驻村日志上还有很多……
    “刚去四合村的时候,觉得自己只是从一线派到另一个一线,工作没什么大不了的,可一年下来,让我感慨良多,可回味的事情还真不少。”老邓笑眯眯地说。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