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奏响脱贫的号角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美丽陕西·省界行”岚皋篇
    采访团在田间查看魔芋的生长情况。

    张新龙 杨乔 徐晓晓 记者 张海明 文/图
    金秋十月,正是丰收的季节。由陕西日报传媒集团、陕西农村报、陕西农村网、陕西省旅游局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暨美丽陕西省界行采访团一行来到国家级贫困县——岚皋县采访。
    今年以来,岚皋县在产业脱贫中思路清晰,落实到位。全县按照“户脱贫、县摘帽”的总体目标和“六个精准”、“八个一批”的要求,通过科学谋划、精准识别,共分类确定产业扶贫对象1.18万户2.99万人。县委、县政府以打造“巴山画廊·硒有岚皋”特色产业品牌为抓手,坚定走“龙头带动、园区承载、基地支撑、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路子,及时研究确定“十三五”产业脱贫规划,明确将生态旅游与富硒魔芋、富硒茶叶富硒蜂蜜等八大产业作为贫困群众创业就业、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
    “这是从江西引进的紫山药,今年我们村试点种植了20多亩,从目前的长势来看,这个项目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滔河镇柏坪村主任朱世民手里捧着从地里刨出来的新品种紫山药对记者说。据朱世民介绍,柏坪村主导产业仍然依赖于传统的玉米、土豆等支撑,尽管近年来进行了产业调整,但是由于市场、技术等因素,效果并不理想。今年年初,镇政府为柏坪村引进紫山药试种成功,为柏坪村开辟出一条新的产业之路。
    全县按照“龙头企业+贫困户”、镇抓“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村抓“产业大户+贫困户”的产业模式,引导村集体大办实体经济,促使贫困人口依托产业脱贫致富。在岚皋县明富魔芋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周益斌介绍说,明富公司新近投资的生产车间已经投入运营,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就是为了适应形成规模的魔芋种植户的发展需要。在蔺河镇蒋家关村汪传兵家,汪传兵老伴指着房前屋后的坡地说:“我家连同林下种植,总共有80多亩的魔芋种植面积。”村委会李主任说,魔芋种植是蒋家关村多年来形成的传统产业,随着县上产业扶贫力度的加大,加上明富魔芋公司新的生产线建成,村民的收入趋于稳定。
    近年来,岚皋县围绕“富硒”产业做足文章,形成了一条完备的产业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不断提升。2016年初,蔺河镇引进了岚皋县馨康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种植富硒瓜蒌种植。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成功流转了和平、棋盘两村1000亩土地,并吸纳了20多家社员。“尽管今年因为气候干旱,但是就目前的长势已经让人感到很满意了。”合作社负责人胡本森说。据了解,馨康中药材加工厂已经建成,预计年加工干瓜蒌籽20万斤,实现年销售收入400万元。而对于当地村民来说,土地流转为村民发展其他产业赚取了资金保障,同时又为当地贫困户在种植基地就业提供了便利。
    今年以来,岚皋县在产业脱贫工作中齐抓并举,坚持农村经济抓“五项产业”,即劳务、烤烟、魔芋、畜禽养殖和蔬菜五大增收产业,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培训工程和“共富行动计划”,发展烤烟、山药各1万亩,稳定种植魔芋12万亩,输出劳务4万人次以上,带动7600户1.9万贫困群众增收。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