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大荔“小江南”盐碱地里稻花香

    进入10月黄河滩的盐碱地机器轰鸣,由大荔县粮食局从苏北引进的优质水稻喜获丰收,目前已进入紧张的收获时节,亩产最高在1400斤左右。
    为了扩大水稻栽植、让不能耕作的盐碱地办成良田,大荔县粮食部门从外地请来技术人员、购买了水稻栽植机械设备,运用盐碱滩涂综合治理的办法,采取用先把大田的盐碱水排流,引黄河水浇灌稀释压盐碱等技术降低盐碱,达到水稻栽植管理的标准。
    在去年试种亩产达到1100斤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他们以样板田典型引路,指导当地群众大力发展水稻种植,扩大种植水稻四千亩,粮食局领导先后到黑龙江武常县、江苏江北地区和河南新乡等地考察大米种植情况。根据大荔县气候和地质特点,引种了河南豫粳6号、苏优2号、原阳黄金睛、红稻等优质稻米品种,由于这种水稻耐碱性强,米质好、生长期短,从当年5月栽植到10月初收获,这种米以晶莹剔透,颗粒饱满,松软而具有弹性赢得了市场消费者的好评,大荔县盐碱地水稻种成功,为黄河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找到了出路,为当地从来不生长水稻的种植业又添加了新的品种。
    李世居 摄影报道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