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健康之烛照亮乡间






廖垚 刘少波 王小兰 文/图
在岚皋县岚河之滨、蜡烛山脚下有这样一位乡村中医,从医23年来,他以过硬的职业素养和精湛的医术,为无数的乡村患者解除病痛,为生命迎来新的曙光,他就是刘美贵。近日,笔者走进坐落于207线安岚二级公路旁的小诊室,走近了这位乡村医生的行医生涯。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今年52岁的刘美贵1981年10月应征入伍,曾在部队担任卫生员,1988年退伍回乡后被分配至乡镇卫生院担任防疫专干,后因需要照料家中患病老人,于1993年辞职回村担任乡村医生,而这一干就是23年。在这平凡岗位上,他秉持着“要干就要干好、要干就要干出样子”的人生信条,克服困难,苦学基础文化知识和中医药专业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于2002年通过了成人专升本考试,被陕西中医药大学医药学系录取,并在几年坚持不懈的在职学习后顺利取得本科学历。2004年经考试考核取得国家执业医师资格,2010年晋升为中医内科主治医师。
寒来暑往,几度春秋,刘美贵在学习工作期间,共记录读书笔记10万余字,搜集民间单方、验方3000多个。一次为了寻觅一个有效偏方,他步行山路八十多公里,只为向一位84岁老人求取治疗高度水肿的偏方。在慢性病随访中,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根据中医理论辨证皆因“阴阳不调、脏腑气偏、荣卫失度、气血错乱”,他悉心搜集有效的中医药偏方提供给高血压患者,以期减少心脑肾等脏器官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多反映效果显著。
把行医当事业发展
岚皋地处巴山深处,山岚雾霭,百姓居住房屋多阴湿,刘美贵多次组方试验,成功用“芍甘五藤汤加味”治疗50多例中老年腰腿痛患者,获得满意疗效。一位素体阳虚外感患者,肢节疼痛,在多家医院输液数月余仍不见明显效果,进而周身更痛、面色也愈白。经刘美贵辨证选用“柴胡桂枝汤加味”后,仅三剂便痊愈。又一位尿血症达半年的患者,先后在上级医院多次住院接受西医治疗没有明显好转,经他选用中医辨证论治、悉心组方后,治疗半月许症状便慢慢消失,至今仍未复发。
23年行医之路,刘美贵总是仁心施术,智慧用方,精益求精,对较老的老人,体会到通过望闻问切后,不仅要治疗当前病人的痛苦,还要结合病人的精神状况加以精神疗法。总结出“药物疗法+精神疗法=最佳效果”,一句贴心话、暖心话、知心话,当八份药使。
为了使中医思想无病早防、既变防变深入人心,他定期制作有特色的黑板报,利用村里召开村民大会、红白喜会等机会向群众宣传中医养生的积极效果,讲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内涵和意义,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他宣传引导,附近村民仅登记就有86人成功戒烟,原来的部分严重酗酒,不醉不罢休者,现在也逐渐学会了健康饮酒、文明饮酒。在刘美贵的努力与全村群众的积极配合下,该村多次被评为市、县“卫生模范村”,群众健康有了更进一步的增强。
几十年未收过出诊费
采访中,正在诊室等候治疗的患者和患者家属们,给笔者讲述了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
2012年,刘医生负责佐龙镇辖区敬老院在院50余名老人的医疗工作任务。对于敬老院的孤寡老人,他悉心治疗,不怕脏、不怕累。夏天,一些五保老人因不讲卫生身上气味异常,他从未嫌弃,亲自擦洗、敷药、喂药,搀扶其到卫生间大小便。热忱的服务及精心的治疗得到了患者的广泛信任和称颂。
2013年冬季的一个寒夜,刘医生刚刚睡着就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原来是敬老院的一位老人心绞痛发作,他当机立断,冒着严寒骑上摩托火速前往救治。就在这个夜晚,在卫生室和敬老院间他来来回回跑了三趟,才终于让老人的病情得以缓解。自从他担任敬老院的院医后,就没有了节假日,24小时手机开机,随叫随到。
几十年如一日,出诊不管远近,刘医生从未收取过百姓的“出诊费”,据估算共计免收出诊费近6万元。刘医生不仅承担本村,还兼顾相邻其他3村的预防保健和医疗任务,但从未发生过任何医疗差错和医患纠纷。
刘美贵用实际行动守护乡亲们的身体健康,他的工作点滴,不但得到了乡亲们的好评,同时也得到了当地组织的认可。他多次被中共岚皋县委、佐龙镇党委和县卫生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医疗卫生先进工作者,2010年又获得了“陕西省优秀乡村医生”光荣称号。“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用这句话来形容刘美贵乡村医生全心全意为乡亲们服务,悬壶济世,杏林春暖,再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