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红色热土 幸福乡村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美丽陕西·省界行”系列报道之十(洛南篇)
    在洛南县石门镇花庙村,采访团一行人与村干部合影。

    洛南县高耀镇公用事业服务站干部孙书民接受采访。
    郭明亮(右)正在给土蜂箱喷药。
    王思露 徐晓晓 吴刚民 文/图
    8月10日,“美丽陕西·省界行”采访团一行人来到了洛南县城以东55公里的高耀镇,这里既是洛南县的东大门,也是连接秦豫两省友好往来的“桥梁”。
    这里每天都有从河南兰草开往洛南的长途车,车轮只要碾过307省道,就等于进入了陕西省,高耀镇龙河村便是守护这里的第一村。
    307省道上的红色记忆
    龙河村位于洛南县最东部,采访团来到陕西省洛南县高耀镇与河南省卢氏县官坡镇的接壤处——铁锁关,高耀镇公用事业服务站干部孙书民显得很激动,装了满肚子的话,恨不得马上向笔者一吐为快。
    作为红二十五军入陕作战第一关,铁锁关在高耀镇村民的记忆里,是红军浴血奋战过的地方。1934年12月初,由程子华、吴焕先率领的红二十五军2900余人,从河南罗山出发。“就是岭下的那个方向,”孙书民指着山下的一条蜿蜒小路说,“红二十五军的部队就是从这里上来,而我脚下站的地方,就是红二十五军和国民党保安团进行交战的战场。”孙书民骄傲地说,这一仗使得红二十五军顺利进入陕南,并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河南养蜂爱好者
    从铁锁关回来的路上,采访团竟然在绿油油的田地里看到了蒙古包。这里既没有广袤的草原,也没有奔驰的骏马,陪伴着蒙古包的是270余个长方形的小木箱。
    “这里面都是养殖的土蜂,它们可是比人任性得多。”一位操着一口河南话的农民走了过来,通过交流得知,这位农民叫郭明亮,来自河南省卢氏官坡镇,是一位养蜂爱好者。
    一个月前,67岁的郭明亮离开河南,带着蒙古包,来到高耀镇里龙村,“5600元买的蒙古包,我就住在这里。”蓝白相间的蒙古包就是郭明亮每天吃住的地方。
    郭明亮被当地人聘为技术指导,“每天在地里给土蜂喷药,经常给蜂农进行培训和上课。”郭明亮一边先熏下艾烟防止土蜂蛰自己,然后用防虫水喷洒蜂箱,看得出来,他很享受现在的生活。
    洛南县除了大片绿油油的烟叶种植基地,还有土蜂养殖作为辅助产业,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据了解,里龙村包扶单位市城管局出资7万元修建技术培训中心,为蜂农及时培训养蜂技术。今年5月,成立的云山土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会员83户,其中78户都是贫困户,现已经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