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菊花是金 烟叶是银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美丽陕西·省界行”系列报道之九(洛南篇)
    洛南县北部片区旅游脱贫项目建设管理处张建军接受采访。

    洛南县石门镇花庙村烟农王永红接受采访。
    洛南县巡检镇万寿菊海和小木屋。
    王思露 徐晓晓 吴刚民 文/图
    8月9日,当“美丽陕西·省界行”采访团一行人进入洛南县,人们眼睛所能及的每一寸光都被万寿菊晕成了橘色,所吸的每一口氧气都带着绿色烟叶的咸香。
    搬出大山深沟 纵享“欧洲风情”
    商州的黄凯迪像往常一样翻看朋友圈,无意中看到洛南朋友晒出一组照片:橘色花海、白色风车、欧式木屋……实在太具诱惑力了!“别人口中的辣椒再怎么香,也不如自己胃里燃烧一下来的真实。”黄凯迪马上就约了几个朋友,出发前往洛南县巡检镇。
    万寿菊花海中蜿蜒着小木屋,小木屋依傍着老君山,老君山“嫉妒”风车的旋转弯曲,一下子打翻了调色盘,一幅欧洲小镇的画布浑然天成。“长期在城区居住,闻腻了钢筋混凝土的味道,向往美丽的乡村风景。”一路过来,黄凯迪非常兴奋,“想赶快逃离城市的燥热,特别期待不一样的避暑圣地。”
    喜欢这里的不止黄凯迪一个,还有10岁的张若楠,“这里花团锦簇,诗情画意,让人心情舒畅,我真想大喊一声,这里好美呀!”这是女孩最深情的告白。
    景区工作人员闫丹告诉笔者,这里旅游火爆,尤其到了周末,房间全部订满,得提前一周预定。
    洛南县北部片区旅游脱贫项目建设管理处张建军介绍,这是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的有益尝试,该项目是洛南县脱贫攻坚格局的重要支撑和示范,分为庵沟口门户区、新华自驾游营地、龙头湾及路街乡村客栈4个节点,规划范围包括4个镇,近10万人。
    烟地流金泻银 烟农成功脱贫
    咸香的烟叶熏陶着整个石门镇花庙村,这里红壤遍地、气候宜人,适合种植烟草。近年在,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花庙村俨然成为商洛市内第一大烟草种植村。
    对于38岁的王永红来说,烟叶由绿变黄的过程美妙极了,因为它使得绿油油的烟地流金泻银,有个好收成,让家中的二层楼房拔地而起,电视、电磁炉等电器也搬入家中。
    据了解,王永红是村里的贫困户,常年在西安打工,除去生活开销,一年下来也没存下什么钱。无奈之下,王永红只好回家种庄稼,可生活依然捉襟见肘。2007年,村里掀起了一股种烟草浪潮,王永红便尝试种了8亩烟草,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到今年,王永红已经种了16亩的烟草。“16亩地年产烟叶180公斤左右,年均纯收入可达6万元。”对王永红来说,以后的幸福生活指日可待。
    自2010年国家烟草总局把洛南县列为“全国首批整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示范县”,洛南县烤烟产业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2014年,国家烟草总局几乎为花庙村每户烟农,购置了近3万元的烤炉。如今,烟农已成功告别手动时代,实现智能化全电脑操控。这种新型的烤炉能容纳500至600根烟叶,实现智能化控温、风量以及工作状态,“新型烤炉大大减轻了我们的负担,不仅提升了烤烟的质量,还能提高经济效益。”王永红说。
    如今,花庙村种植4230亩烤烟,烟草产业带动了606户农民成功脱贫,人均收入达到8100元,花庙村的烟农真真正正地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生活。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