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涝池的记忆
儿时,村西的涝池总能吸引许多伙伴来玩耍。也是,能在旱塬看到这么一大块水池,有这么一块生态美景,的确有点罕见。这还得感谢抽黄水利工程,每年夏秋灌溉结束,上游的水排泄下来,就需要这样一个“枢纽”,涝池也便应运而生。如今我已是而立之年,即使很少再去村边的涝池,但那段生态记忆一直未曾遗忘。
每逢夏季,池边郁郁葱葱的树木,风一吹,哗啦啦作响,跟着水中的波浪一起作舞,就像在一块演奏歌曲。入口处有灌渠在注水,由于水流速度慢,而且细小,水就显得特别清澈,孩子们则光着脚丫在水中来回跑动,甚是有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老家洗澡不方便,大家干完一天的农活后,涝池就成为大人和孩子们洗澡的好去处,晒了一天的水不是很冷,洗个澡舒服极了,孩子们在一起打水仗,欢笑声响彻整个涝池。
这几年,村里通上了自来水,人们用水更加方便,加之上游用水需求的增大,涝池时常干涸见底,从此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水少了,去的人也少了。欢笑少了,乐趣也变得更少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涝池的记忆已被深深珍藏起来,那里有天真的笑容,有知了的叫声,有纯真的梦想,有简单的快乐,可惜现在一切都渐行渐远,成了不可复制的过去。
每逢夏季,池边郁郁葱葱的树木,风一吹,哗啦啦作响,跟着水中的波浪一起作舞,就像在一块演奏歌曲。入口处有灌渠在注水,由于水流速度慢,而且细小,水就显得特别清澈,孩子们则光着脚丫在水中来回跑动,甚是有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老家洗澡不方便,大家干完一天的农活后,涝池就成为大人和孩子们洗澡的好去处,晒了一天的水不是很冷,洗个澡舒服极了,孩子们在一起打水仗,欢笑声响彻整个涝池。
这几年,村里通上了自来水,人们用水更加方便,加之上游用水需求的增大,涝池时常干涸见底,从此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水少了,去的人也少了。欢笑少了,乐趣也变得更少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涝池的记忆已被深深珍藏起来,那里有天真的笑容,有知了的叫声,有纯真的梦想,有简单的快乐,可惜现在一切都渐行渐远,成了不可复制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