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上井冈山
华县 王红旗

   井冈山的红旗,遵义城头的曙光,延安窑洞的灯火,天安门城楼升起的红太阳。这是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里程碑。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起点,是毛主席在农村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中国工农红军从这里开始长征。
    我从小就充满了对井冈山的深情向往。毛主席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更激起了我对井冈山的日夜思念。
    9月19日,我来到井冈山学习,天下着小雨,山里雾蒙蒙的。车沿着盘山公路盘旋而上,只看见山高林密,青松翠柏绿竹,满山遍野红杜鹃,山谷间流水潺潺。
    快到山顶,下车沿着陡峭狭窄的石阶山路往上爬,往下看悬崖峭壁,朝上看云雾遮天,向前看,挺直的参天松柏,密密麻麻。
    这里就是黄洋界了,“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1928年8月30日,这里发生了黄洋界保卫战。黄洋界之战打败了江西、湖南两省反动武装对井冈山的“合围”,保卫了井冈山,保卫了革命的火种。我走过战时挖的壕沟,伫立在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前,看着毛主席写的《西江月·井冈山》,充满了对红军战士敢于战斗、敢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的崇敬。
    来到大井,毛主席在这里住了1年2个月,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光辉著作,指引着中国革命的方向。
    晚上,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景演出》,那一幕幕革命战争的壮烈场面,枪林弹雨,炮声隆隆,战马嘶鸣,令人震撼。那一幕幕红军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场景,令人感动。朱德军长和红军战士一块下山挑粮,“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天天打胜仗”。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被迫战略大转移,离开了井冈山,开始长征。红军和井冈山的老乡们难舍难分,秋雨绵绵,锣不敲来鼓不响,红军离井冈。还未满月的红军婴儿留给老乡,母婴分离,母亲的痛苦,婴儿那凄惨的哭声,叫人撕心裂肺,肝肠寸断。那气势宏大的演出场面静极了,只有红军婴儿那凄惨的哭声。
    我不禁泪涔下矣!记住红军,记住井冈山。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