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水上交通线、生命线、保障线
合阳 成三顺
1937年7月以后,日军占领了中国华北,并向南方大举进攻,入秋后,又派兵直扑陕西。日寇认为打下陕西,就可进军西北和西南,配合其南下大军,灭亡中国。
日寇更认为,陕西是中国抗日的中坚——中共中央所在地,而西安则是张学良、杨虎城逼蒋介石促成全国抗战的基地,打下陕西则是对中国抗战精神的致命一击,先灭为快。
从1938年到1939年底,日军从府谷渡口到潼关渡口,发动了大小20多次的渡河战斗。最少时用兵500人,最多时用兵1万人,飞机大炮开路,战船跟进,但我军凭借黄河屏障,集中火力向敌船开火,打得敌人人仰船翻,敌人多次进攻,均被击退。
黄河一出禹门口不远即入南北长达42公里的合阳境界,合阳境内有6个渡口,夏阳渡因西汉初年韩信用木罂渡军,活捉魏王豹,又名木罂渡或淮阴渡。夏阳渡是秦晋军事要冲,又是水上码头,直通山西临猗县。东雷渡位于合阳东雷村东崖下,通山西万荣县。岔峪渡(又名仁义渡)位于合阳东北百良岔峪村东,通山西万荣县。东同蹄渡位于合阳东北百良东同蹄村东崖下,通山西万荣县。榆林渡位于合阳东北百良榆林村东,通山西万荣县。廉庄渡位于合阳东南黑池镇廉庄村东崖下,通山西永济县。东同蹄渡是共产党地下人员转运军火的往返之处,无固定的停泊位置。
笔者所供职的单位有一位离休老干部,名叫王积海,家住榆林渡口村,离东同蹄渡咫尺之遥,老人家现在已经去世四年了。老人在世时经常给笔者讲他的抗战历史。
据王积海老人讲,那时条件非常差,他们常利用对岸日寇换岗空隙,以火堆或者手电光与那边的自己人为联络暗号,趁夜黑从东同蹄渡野鸡岭、寨子坡地方出击偷渡。那时东同蹄渡只有两只木船,船不够用,他们就因陋就简,将棉花用黑油布包裹住,再用绳子或者用当地一种野生的藤条拧成的像绳子一样的东西,把棉花黑油布包扎紧,因为棉花用黑油布包住后,能上浮不容易沉没,他们就手抓住那个东西踏浪踩水,泅渡到山西对面,把共产党员送过去,进入晋南解放区。
将山西那边抗战将士急需的火柴、药品等物资送过去。那种场面,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不抓牢,掉下去说没命就没命了,谁也不知道这次出去了,能不能回来,都是抱着一种视死如归的信念过去的。浑身上下就在水里泡着,任务完成返回来后,才将湿透的衣服脱下来,在黄河岸边的草上晾干就又穿上了。
据资料记载,抗日时期,合阳水上交通线的勇士们先后将200多名共产党人和革命骨干送过黄河,送到对面山西,进入晋南解放区。将陈赓司令员支援东府工委的机枪等大量物资从山西运回来。当时像这样的水上交通线队员合阳有70多人。
当时的合阳渡口成为抗战期间一条打不垮、摧不毁,连接晋陕的抗日水上交通线、生命线、保障线。
1937年7月以后,日军占领了中国华北,并向南方大举进攻,入秋后,又派兵直扑陕西。日寇认为打下陕西,就可进军西北和西南,配合其南下大军,灭亡中国。
日寇更认为,陕西是中国抗日的中坚——中共中央所在地,而西安则是张学良、杨虎城逼蒋介石促成全国抗战的基地,打下陕西则是对中国抗战精神的致命一击,先灭为快。
从1938年到1939年底,日军从府谷渡口到潼关渡口,发动了大小20多次的渡河战斗。最少时用兵500人,最多时用兵1万人,飞机大炮开路,战船跟进,但我军凭借黄河屏障,集中火力向敌船开火,打得敌人人仰船翻,敌人多次进攻,均被击退。
黄河一出禹门口不远即入南北长达42公里的合阳境界,合阳境内有6个渡口,夏阳渡因西汉初年韩信用木罂渡军,活捉魏王豹,又名木罂渡或淮阴渡。夏阳渡是秦晋军事要冲,又是水上码头,直通山西临猗县。东雷渡位于合阳东雷村东崖下,通山西万荣县。岔峪渡(又名仁义渡)位于合阳东北百良岔峪村东,通山西万荣县。东同蹄渡位于合阳东北百良东同蹄村东崖下,通山西万荣县。榆林渡位于合阳东北百良榆林村东,通山西万荣县。廉庄渡位于合阳东南黑池镇廉庄村东崖下,通山西永济县。东同蹄渡是共产党地下人员转运军火的往返之处,无固定的停泊位置。
笔者所供职的单位有一位离休老干部,名叫王积海,家住榆林渡口村,离东同蹄渡咫尺之遥,老人家现在已经去世四年了。老人在世时经常给笔者讲他的抗战历史。
据王积海老人讲,那时条件非常差,他们常利用对岸日寇换岗空隙,以火堆或者手电光与那边的自己人为联络暗号,趁夜黑从东同蹄渡野鸡岭、寨子坡地方出击偷渡。那时东同蹄渡只有两只木船,船不够用,他们就因陋就简,将棉花用黑油布包裹住,再用绳子或者用当地一种野生的藤条拧成的像绳子一样的东西,把棉花黑油布包扎紧,因为棉花用黑油布包住后,能上浮不容易沉没,他们就手抓住那个东西踏浪踩水,泅渡到山西对面,把共产党员送过去,进入晋南解放区。
将山西那边抗战将士急需的火柴、药品等物资送过去。那种场面,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不抓牢,掉下去说没命就没命了,谁也不知道这次出去了,能不能回来,都是抱着一种视死如归的信念过去的。浑身上下就在水里泡着,任务完成返回来后,才将湿透的衣服脱下来,在黄河岸边的草上晾干就又穿上了。
据资料记载,抗日时期,合阳水上交通线的勇士们先后将200多名共产党人和革命骨干送过黄河,送到对面山西,进入晋南解放区。将陈赓司令员支援东府工委的机枪等大量物资从山西运回来。当时像这样的水上交通线队员合阳有70多人。
当时的合阳渡口成为抗战期间一条打不垮、摧不毁,连接晋陕的抗日水上交通线、生命线、保障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