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老兵汪文成最大心愿:
想要一枚抗战纪念章

    本报记者 王军锋 通讯员 史晓珊 倪振雷
    7月21日,记者赶赴华县华州镇吴家村古北组探访汪文成时,他正坐在院子乘凉,只见他望着前方,神情凝重。据汪文成老人讲,他1923年出生,今年已经92岁了,祖籍河南开封市,小时候家里条件还是很不错的,父亲开过粮行,自己还读过几年国小。可是好景不长,1938年日寇飞机轰炸开封市,百姓流离失所,他不得不随人群一路要饭跑到了陕西。就是从那时起,他就坚定了参加抗日队伍的决心。
    1939年,汪文成经人介绍,去了当时的陕军高桂滋部当兵,17岁便跟随部队赴山西中条山抗战。1941年夏战局失利,汪文成跟随团长刘清扬向北穿插迂回进入太行山,才得以保住性命。从中条山返回陕西后,编入国民党第一军。说起当年参军抗日,老人淡然一笑说:“如果当时先找到的是八路军,那我现在就是老革命了。”
    汪文成老人讲,中条山作战的时候,装备落后,炮兵极度缺乏,身边战友都倒下了,自己都没时间去看,只是对敌人恨,不怕死的朝前冲,每打一仗就要死好多人,自己跟随团长刘清扬向北穿插迂回进入太行山才得以保住性命。可是大部队自中条山南撤,因黄河阻隔,黄河滩一处就有4万多人壮烈殉国,尸积如山,血流成河,再加上高温,战友遗体没几天就腐烂了。汪文成老人说,他亲自参与掩埋战友们遗体的工作,大家都是边整理遗体,边痛哭,太惨了。到现在晚上梦到这一幕,都会痛苦惊醒。时隔这么多年,回忆起来,老人仍然情绪激动不能自已。
    新中国成立后,汪文成老人本来在组织安排下可以留在四川工作,但是因为家庭原因,又辗转回到了华县。汪文成一直在生产队当会计,靠务农养活5个子女,一生清贫。老人一直以部队的作风严格要求子女,告诫后辈不要忘了日本侵略中国,要学会感恩,珍惜现在的太平世界美好生活,生活中要踏实干事,低调做人。
    汪文成的大儿子告诉记者,老人现在生活过得还可以,到了这个年龄,一切都已淡然,钱财不重要,最盼望的就是想要一枚抗战纪念章,这也是老人晚年最大的心愿。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