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夏忙光场
记得在父辈那时,夏忙收麦根本没有联合收割机,都是自己动手用镰割麦,然后捆扎装车,运到场上准备脱粒。因此,光场是每家每户夏忙收麦的第一项必备工作,光场是为了堆放收割的小麦。
那时候,村上按人口给每户都分有5分~1亩不等的自留地,因为自留地离家都比较近,便于管理和照看,因此成为夏收麦场首选用地。光场离不了骡子拉碌碡,我记得很清楚,我村当时仅有两匹骡子,在那几天就不下套,忙完这家忙那家,大家都望眼欲穿地排队等着。
为了使这项重要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每家都提前要做不少的准备工作,首先要把地挖得既松软又整齐,再用耙子梳理平坦,不能有大土疙瘩,此项工作越细,光场质量越好,场不会有裂缝,小麦颗粒就不会钻进去,真正做到粒粒皆辛苦,颗粒归仓。
三夏天由于白天温度高,光场只能选择在晚上后半夜进行。在骡子拉着碌碡即将到来前约2小时,要用凉水将场泼湿,润润的即可千万不能猛泼,最好的效果就像下过一场春雨,此时用碌碡碾压才刚好,既不粘碌碡又能充分挤压土壤,这样经过许多遍碾压的土壤才会结实、平整,今天想来,这和盖楼房处理地基程序相差无几,只是光场不能用白灰,因为会对小麦造成污染。
后半夜,天色微微泛白,凉凉的,温度正好,老当益壮的天虎爷扬着鞭子,牵着骡子进了麦场,从正中间开始一圈圈向外,从圆心面积一点点扩大,像湖面泛起的涟漪,太好看了,那骡子脖子上拴着的铃铛传来阵阵悦耳的响声,好听。天虎爷养骡子是老行家,骡子也是他的命根子,像爱护孩子一样牵着,转着,绕着。三遍过后,一个亮光光,平展展的麦场就光好了,我们小孩子在旁不由得拍手叫好。天虎爷和骡子稍事休息,根本没时间聊,咂吧袋旱烟就奔向了下一个麦场。天亮了,太阳升起来了,我们赶紧得用草席之类的东西盖在麦场上,防止太阳暴晒产生裂缝漏麦。白天盖着,晚上揭开,接上地气,维护三天就大功告成,下大雨都不怕,瓷实得很。接下来我们就在地里开始收割小麦,运到麦场,再一层层摞好,基本上2亩地就能摞一个麦穄子,那一个个麦穄子就像一个个蒙古包,形成了关中农村夏收时节一道独特的风景。
那时候人们夏忙光场收麦付出了很大的辛劳和汗水,所以更能体会粒粒皆辛苦的不易,也更懂得粮食的节约和珍惜。
那时候,村上按人口给每户都分有5分~1亩不等的自留地,因为自留地离家都比较近,便于管理和照看,因此成为夏收麦场首选用地。光场离不了骡子拉碌碡,我记得很清楚,我村当时仅有两匹骡子,在那几天就不下套,忙完这家忙那家,大家都望眼欲穿地排队等着。
为了使这项重要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每家都提前要做不少的准备工作,首先要把地挖得既松软又整齐,再用耙子梳理平坦,不能有大土疙瘩,此项工作越细,光场质量越好,场不会有裂缝,小麦颗粒就不会钻进去,真正做到粒粒皆辛苦,颗粒归仓。
三夏天由于白天温度高,光场只能选择在晚上后半夜进行。在骡子拉着碌碡即将到来前约2小时,要用凉水将场泼湿,润润的即可千万不能猛泼,最好的效果就像下过一场春雨,此时用碌碡碾压才刚好,既不粘碌碡又能充分挤压土壤,这样经过许多遍碾压的土壤才会结实、平整,今天想来,这和盖楼房处理地基程序相差无几,只是光场不能用白灰,因为会对小麦造成污染。
后半夜,天色微微泛白,凉凉的,温度正好,老当益壮的天虎爷扬着鞭子,牵着骡子进了麦场,从正中间开始一圈圈向外,从圆心面积一点点扩大,像湖面泛起的涟漪,太好看了,那骡子脖子上拴着的铃铛传来阵阵悦耳的响声,好听。天虎爷养骡子是老行家,骡子也是他的命根子,像爱护孩子一样牵着,转着,绕着。三遍过后,一个亮光光,平展展的麦场就光好了,我们小孩子在旁不由得拍手叫好。天虎爷和骡子稍事休息,根本没时间聊,咂吧袋旱烟就奔向了下一个麦场。天亮了,太阳升起来了,我们赶紧得用草席之类的东西盖在麦场上,防止太阳暴晒产生裂缝漏麦。白天盖着,晚上揭开,接上地气,维护三天就大功告成,下大雨都不怕,瓷实得很。接下来我们就在地里开始收割小麦,运到麦场,再一层层摞好,基本上2亩地就能摞一个麦穄子,那一个个麦穄子就像一个个蒙古包,形成了关中农村夏收时节一道独特的风景。
那时候人们夏忙光场收麦付出了很大的辛劳和汗水,所以更能体会粒粒皆辛苦的不易,也更懂得粮食的节约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