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阅读的快乐
文/孙虎林
    时移世易,阅读似乎风光不再。可我依然记得童年时阅读的快意,神往于那久违了的新鲜与沉迷。
    那时,下午两点多就放学了。漫长清丽的春日午后,我总会读几本自己新买的或从同学那儿借来的连环画。此时,院落里洒满阳光,柳絮杨花飘然入户,天空云际间,紫燕翻飞。置身于这样的阅读环境,我心怡然自得。也许,伴随我至今的内敛沉静的气质就是在那时的阅读氛围中萌发养成的吧。
    夏日炎炎,南风阵阵,冗长的午后太难熬了,暑热使人心浮气躁,昏昏欲睡。为了纳凉,我常常会在后院大杏树下,或前院挂满果子的石榴树下,铺一张凉席,搬一个枕头,躺着看书,这实在是种乐趣。奇怪的是,很少有睡着的时候,竟然愈看愈有精神,索性坐起来读出了声,也不管树上知了扯着嗓子干号。
    秋风起了,树叶黄了,天气凉了。于是,看书时得挪个地方,大多时候都在室内,窗前小桌成了我此时的最爱。门外,树上的叶子落了一片又一片,邻家屋脊边的大柿子树上也有了成熟的黄红色,而我脑海里积存的故事也日益增多。这时的我,已开始翻阅大本小说了。尽管那个年代,能够借阅的长篇小说并不多。至今记得,我看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林海雪原》,是从插队知青那儿借来的。
    最惬意的阅读时间是冬日,尤其是大雪纷飞的午后。窗外银装素裹,冰清玉洁,炕头却是热乎乎的。我趴在炕头上津津有味地阅读小说,母亲在一旁纳着鞋底。读到入神时,不觉大笑不止,母亲此时照例会来这么一名:“娃呀,别看傻了,成了书呆子。”不知不觉,暮色四含,雪光映窗。我将一盏油灯小心地放在炕沿,继续看心爱的小说,那时的乡下时常停电。
    如今,书店仍是我常去的地方。但面对林林总总、浩如烟海的新书,我不觉怅然了。怅然于置身书海,无所适从;怅然于精力有限,目力不济;也怅然于购书时的艰于选择。这其中原因有时是阮囊羞涩,更重要的是似曾相识,大同小异的出版物过于繁多。这个时候,每每空手而归,心中愈益怅然。
    传媒手段的多异性使得读书已不再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唯一手段。于是,许多人远离了阅读,不再注目那纸质的东西,成了手捧智能手机的低头族。但我仍然喜欢书本。每次买回书报杂志,都是我最忙的时节,也是最充实的时候,往往阅读到深夜。当我抚摸着簇新的书皮,心里暖洋洋的,甜酥酥的,一种满足和欣慰感溢满身心,犹如当年抚摸着我新生儿子红润娇嫩的皮肤。这时,我的心灵深处便回响着一支名曲,一支优雅恬静的名曲。阅读确实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水木清华,什么是流云飞度。我在心底深处向上苍虔诚祈愿,唯愿今生与书相伴永远。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