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2014年农村环保亮点多






徐刚 本报记者 刘成
“一河两江”污染防治扎实有效
全省上下全力以赴推动渭河三年变清行动收官之年治理各项工程,截至12月上旬,《三年行动方案》治理项目完成率接近80%。截至11月底,渭河干流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平均浓度较2011年同期分别下降34.0%和45.8%。4条污染严重的主要支流中,小韦河、新河、尤河水质基本达到三年行动方案确定的改善目标,皂河主要污染物大幅下降,接近达标。汉丹江作为南水北调工程的重中之重,我省高度重视其水质保护工作。省上今年出台了《汉江丹江流域水质保护行动方案(2014-2017年)》,陕南各市均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意见。陕南3市开展扎实细致的污染排查和系统治理,加快实施治污项目,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省市环保部门联手两次对流域内“两厂(场)”、涉重金属、钢铁、皂素等重污染企业进行拉网式大排查。汉丹江水质连年稳定保持Ⅱ、Ⅲ类水质,南水北调中线供水质安全在我省境内得到保障。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效应放大
2014年,全省上下以在西乡召开的全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现场推进会为契机,持续加大力度,因地制宜施策,努力强化指导与管理,使农村环境整治保持了良好势头。省环保厅坚持严格监督与优质服务“双推进”,约谈了2012年示范项目考核验收中未按时通过考核验收的7个县区,并逐一现场复验。2014年度示范项目全面启动后,严把方案的技术审核关,规范专项资金使用,加强对基层进行业务指导,对方案编制单位、工程中标单位以及项目实施乡镇进行业务培训。同时,积极筹划接续的《陕西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计划(2015-2017年)》。各地对农村环保工作高度重视,加强资金项目管理,加大监督检查指导力度,积极总结经验和探索路径。2014年整治项目全面实施,共涉及42个示范县区188乡镇、1302行政村,占三年整治乡镇和行政村任务总数的61%和52%,受益人口约200万人。眉县、西乡和彬县农村环保模式得到推广。宝鸡市整市推进做法受到环保部高度评价。
环保立法和执法工作加大力度
今年我省在启动实施《陕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同时,通过了《陕西省放射性污染防治条例》地方立法,《陕西省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准备提请省政府审议。在加强环保立法的同时,我省坚持铁面执法铁面问责,2014年全省组织开展了“治污降霾保卫蓝天”大气污染防治“零点行动”、涉气重点行业专项检查、渭河陕西段排污口核查和污染源整治、汉丹江环境治理等5个专项执法检查活动;与公安机关联合执法,共查处环境治安案件76起,治安拘留31人,侦办环境污染犯罪刑事案件10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30人,刑事拘留111人。今年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7.78万人次,查处违法企业2933家,勒令关停整顿企业397家,罚款7908.8万元,挂牌督办突出环境问题58起,对环境违法行为保持了高压态势,筑起了严厉的执法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