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水库,抹不掉的记忆

    扶风 薛立兴
    我的家乡扶风县,位于关中平原腹地,民国时期修建的渭惠渠,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的宝鸡峡渠、冯家山渠三大渠系,像三条碧绿的玉带横穿南中北扶风县区域,默默滋润着这方肥沃的热土。在这三大渠系中,宝鸡峡渠系中修建的两大水库闻名于世,一个是王家崖水库,一个是我的故里信邑、太川水库,这两大水库承担着枯水季节向大渠倒水重任。 
    兴修太川水库和信邑水库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事情。那时,水库工程修建动员了武功、乾县、扶风三县群众,施工基本靠车拉肩扛移动土方筑坝,建坝过程非常艰辛,各县各社分团营连建制,每天三班倒,人们用古老的石夯、石硾、铁硾夯实土方。
    记得石夯有八人夯、六人夯和四人夯三种,打夯时叫夯者喊着动听的劳动号子,号词随心所欲,脱口而出,随着喊号的节拍,参与打夯者光着膀子,喊着回应的号子拉动夯绳,上下均匀地击打着土方,施工员按班次及规定方量收方。检验员按质量标准验方,每天在黑板上和广播上公示任务完成情况,劳动的喜悦荡漾在人们的脸上,大干的精神燃烧着激情的岁月。就这样没黑没明干到1961年初工程“下马”,两座水库坝面仅修成了一半多高。
    1970年初,当时的陕西省委书记李瑞山,重视农业,重提兴修水利,信邑水库和太川水库筑坝工程复工,这时有了拖拉机、推土机等工程机械,移动土方靠机械和人力架子车,工程进度明显加快,工程质量明显提高。到1975年全面竣工投入运营。
    2008年,信邑、大川水库两座大坝砌石加固,倒水机房、提水闸房、拦水闸房等主体设施重新修建,渠岸道路硬化绿化,总投资超过近两亿元。整个工程全部实现机械化,本计划一年六个月完成的工程,仅用了八个月时间全部竣工。 
    在施工现场,你瞧那一台台工程机械,像“老鹰”抓“小鸡”一样把一块块青石稳稳地放在了早已凝固好的十字框槽内。拉运石料、水泥、砂石等材料的重型汽车穿梭在施工工地上,真叫人眼花缭乱,再仔细看整个施工现场仅有几个指挥车辆的人员。昔日施工时的人海大战,如今已成为过去。
    远眺水库大坝两侧,砌石规范的大坝内侧碧波荡漾,网箱养鱼,箱箱鱼肥,充分供应居民消费市场,坝面外侧花草注目,绿草相衔的“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击荡着人们的心房,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再看沟底东侧的倒水机房,红瓦白墙格外醒目,两条巨龙水管延伸到出口蓄水池,一渠碧水流入宝鸡峡大渠;北侧的拦水闸房和提水闸房红瓦白墙引人遐思万千;西侧是信邑水库管理站,围墙四周书写着“服务农业,为民造福”的黑体红字,院内花草成荫、树木郁郁葱葱,给人以温馨的感觉。鸟瞰水库,真有一种“高峡出平湖”之感。
    这就是我的故乡,这就是我想往已久、记忆里永远也抹不去的太川、信邑水库。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