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石子馍”火了

    李康 雷新强 党宇杰 文/图
    随着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和其他媒体的宣传,舌尖上的吃货大荔县的“石子馍”在全国走红,火了起来,成了大荔县的一个金字招牌。
    提起身边的石子馍,大荔县的群众都比较了解,在农村,只要是谁家的媳妇快要生孩子的前几天,那家里可忙活了,主人把周围邻里的妇女们请到家里赶做石子馍,一天下来要烙上千个石子馍。说起原因,一是石子馍油酥咸香、营养丰富,是产妇容易消化的饭食,二是农村兴盛凡是亲朋好友前来看婴儿和产妇的,走时主家都要给带上几个石子馍,图个吉利。如今,大荔的石子馍已成为旅游外出、走亲访友、馈送朋友的礼品,非常走俏。去年的12月31日,笔者在西寨村街头为买10个石子馍,就排队等了一个多小时。
    大荔“石子馍”又叫饽饽馍。因用豆石在鏊上面垫底烙熟而得名,其历史源远流长,石子馍具有明显的石器时代的“石烹”遗风。提起石子馍,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相传唐时,同州(今大荔县)曾将此饼作为贡品进献,当时叫鏊饼。由于同州人生性刚强、耿直不屈,因而被官府抓去时,“必怀此饼而去,用备狴牢之粮”。是说早有准备,一旦被投入牢狱时,因带有石子馍,不至于挨饿。清代袁牧在《隋园食单》里,称石子馍为“天然饼”并对它的制作方法做了详细的总结记述。
    制作石子馍,主要原料是:面粉、猪油、小油(植物油)、食盐、大料、花椒、葱等,要用上好白面,放入佐料,制成馍胚。选取如拇指般大小的光滑石子,用水洗净、晾干,再用植物油涂过,放入深边鏊锅里,置于火上加热,用手不断翻搅,使其均匀受热。然后取出一半石子,将留在鏊里的石子摊平,将馍胚擀成厚6~7毫米的面片,平放在鏊里的石子上。再将取出的另一半石子,平放在面片上,用微火加热,使之上烫下烙而成。因它是把饼胚放在烧热了的石子上烙制的,故而得名“石子馍”,石子烧饼外观焦黄鲜亮,中凹边突,活像一个椭圆形的小金盆,咬开后层次分明,外酥内软,咸香可口,经久耐贮。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