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幸福不用仰望
三原县城关镇“百千万”活动一心为民硕果丰
    三原县城关镇姚家巷百余村民给城关镇政府送来“三原第一路”牌匾,感谢政府对他们的关爱。

    本报记者 惠科 通讯员 孙春封 文/图
    2013年8月份,三原县委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为期五年的“驻百村、联千户、帮万民、转作风、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本着为民务实清廉的宗旨,切实以转变和提升政府职能打造作风硬、贴民心、谋实事干部队伍以活动促工作,以工作谋发展,以发展致民富为目标,从而加快经济建设和产业调整,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总步伐。
    三原县城关镇是县委、县政府驻地,是三原县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的中心,城关的发展体现着全县对外的形象和标志,该镇辖31个行政村,在“百千万”活动开展中,县级部门包抓25个村,镇政府包抓6个村,共有驻村工作组31个。活动开展一年多来,各工作组用他们朴实的作风、务实的精神、爱民的思想、谋事的干劲,为群众办实事、帮困、解忧、扶贫救济,谋实抓真,奏响了一曲曲感人的乐曲,吹响了一次次鼓舞奋进的号角。回眸往昔再看今朝,硕果累累慰民心。
    张乐发、宗立民是城关镇解李村民,两人年龄已过古稀,住房均是上世纪70年代的土房,房屋年久失修,且地势低下,每逢雨季屋漏水渗,时刻危及老人的生命,属于严重的危房户。2013年11月8日城关镇党委书记习军安在到城关任职的第二天,深入农村调研解李村时,得知这一情况,即刻召集村组干部会议研究制定危房改造措施。镇政府出资4万元,村组干部抓落实,帮助2位老人修建房屋,一个多月时间,两座新房子已然建成。宗立民老人逢人就流着泪说:“共产党就是好,没有忘记我们这些孤寡老人。”
    太平村姚家巷有住户140户,400余人口,由于历史原因,姚家巷路下面就是以前三原县防空洞,长期以来存在安全隐患。由于地基不牢,路两旁已有十余户群众的房屋倾斜,加之长年的水淋雨浸,在今年3月份两户围墙出现了倒塌,已严重威胁到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修路已成为姚家巷居民的头等大事,经预算修路资金31万元,居民自发筹资11万无,面对20万元的资金缺口,群众一筹莫展。怀抱着希望,几名群众代表到城关镇寻求帮助。城关镇积极协调县住建局由两家单位各承担资金10万元,仅用了3天时间,解决了姚家巷路资金缺口问题。修路工程于今年4月1日正式动工,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一条总长285米,宽4.5米的宽阔、平坦的姚家巷路已投入使用。5月7日上午9时,城关镇政府院内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姚家巷百余名群众自发把“三原第一路”牌匾送给了镇党委、镇政府。
    10月16日,包抓城关镇全安滩村的县合疗办联合城关卫生院组织的医疗队来到该村,为全镇650名群众进行了体检和义诊,向群众发放高血压、糖尿病、病媒生物防治等20多种宣传手册500余套,细心为群众讲解新农合的各项政策。当天县合疗办资助了该村3名贫困生1500元。土官村新庄村两村645户群众沿关中环线两边居住,由于没有渠道,近8年来巷内污水成灾,恶臭难闻,居住地势又低于公路,每逢大雨巷路积水成河,流进群众院内,村组干部虽协调数十次问题终始悬而未决。在“百千万”活动开展以后,县民政局和卫生局分别包抓这两个村,当他们得知情况后,联和城关镇政府多方协调,经过20余天的不懈努力,协调到咸阳市公路局专项资金130万元,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解决了困扰两村群众的排水问题。
    在“百千万”活动中,包抓太平村的县卫协会出资3000元,帮扶资助4名大学生;包抓南道村的城区计生办共资助该村9户贫困群众,2名贫困学生5800元,包抓水津的救助站资助该村5户贫困群众和3名贫困大学生11000元;包抓麦刘的东环工商所,为了改变居住环境,为该村购置扫帚,簸箕等劳动工具150余套,并在全村开展“全民共建绿色家园”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
    “百千万”活动开展一年多来,31个驻村工作组用他们亲民、爱民、帮民的真诚行动和努力,用一件件平凡而又温馨的实事,温暖着群众的心田,获得了群众的声声赞誉。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