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张联合和他的爱农水果协会
一串喜人的数字 一个成功的范例
本报记者 黄河 孙小军
    “今年我家32.5亩晚熟桃,卖了40.3万元,算下来一亩地收入一万多元。大家看到栽植桃树效益好,就把原来的老苹果树挖了,准备全都栽上桃树。说实话,我培育的几亩桃树苗现在都被预订一空了,苗子不够,还打算从杨凌再调回些。”11月25日中午,永寿县爱农水果协会会长张联合,正在地里忙着帮助村民张伟伟家栽植新桃园,见到记者采访,他激动地说道。
    今年47岁的张联合,家住监军镇民丰村。1990年,他家只有3亩苹果园,在经营管理中,他不断总结经验,摸索学习作务技术,手把手地给乡邻果农传授技术;2003年,他加大了苹果种植的面积,将果园扩展到18亩;2008年,张联合拓宽种植种类,大胆承包了32.5亩晚熟桃园,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周围果农大规模种植各类水果产品;这年,他组建的永寿县爱农水果协会成立,当时吸收了156户会员加入。
    多年来,张联合在县科协的支持下,多次到杨凌自费进行培训学习,自费订阅了《陕西农村报》、《农业科技报》等各种报刊杂志;白天劳动,晚上他就翻阅报刊资料进行自学,多年从未间断,并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练就出了过人的市场敏锐度和观察力。
    提起今年取得的好收成,张联合说:“主要是在桃园里使用了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叶面喷肥,科学施肥,勤于管理,亩产平均达到8000斤左右;同时,我们与淘宝网合作,开办了自己的网站,在网上发布销售信息,使很多客商慕名而来;平时在疏花、蔬果、套袋、打药、采摘等方面给会员免费进行技术指导,做到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在协会的带动下,今年周边几个村已栽植超越一号晚熟桃园523亩,发展会员320多户,预计收入达到500多万元。”
    据老张讲,今年他们的“梦莹”牌系列水果产品,被咸阳市工商局评为市级著名商标,被省科协评为“2014年陕西省科普惠民先进单位”。入冬以来,他们正在组织会员,栽植的是一种从杨凌引进的“主干型”桃树,这种桃树结果早、易丰产、产量高、好管理,亩产可达到1万斤以上,而且所产的桃子不会软、不变味、不破裂,酸甜可口,耐贮耐运,能够弥补西瓜下茬、别的水果还未成熟的市场不足。
    在张联合的带领下,爱农水果协会严格按照“协会+农户+市场”的模式运行,对会员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品种、统一培训、统一收购”,从而形成了产前统一购买生产资料,产中提供技术指导,产后统一销售的良性运营模式。
    与此同时,爱农水果协会目前已形成了市场牵龙头、科技促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农户供龙头的新型产业化格局。协会会员的经济收入比非会员的收入增加了20%以上,2013年会员人均收入达14000元,入会会员也随之增加到325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收益,赢得了更加广阔的市场领域。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