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干部多跑腿群众少操心”
———访镇安县杨泗镇党委书记毛全博

    本报记者 陈强 通讯员 余世良
    10月27日上午,镇安县杨泗镇桂林村的王武清、耿怀有、谢传寿3位高龄老人,手捧身份证,眼含感激泪,一个劲地重复说:“谢谢毛书记!谢谢毛书记!”这是咋回事呢?面对记者的发问,杨泗镇党委书记毛全博谦虚一笑说:“没啥没啥,一件小事。”
    落座办公室,清茶飘香中,毛全博书记三言两语讲清了这件小事的来龙去脉。原来,3位老人都是没办身份证的“黑户”,一些惠农政策无法享受。毛全博知道这事后马上给桂林村的代理文书蒋涛、大学生村官颜克玲说了这事。他俩也不怠慢,立即为3位老人代写申请,代开证明,免费照相,又包车冒雨往返60多公里,到木王派出所申报户籍,补办身份证。记者不免惊讶:“大事缠身忙不完,咋还惦记这事呢?”毛全博笑脸变严肃:“群众利益无小事,马虎不得!” 
    “如今,镇上干部的好作风又回来了,有啥事不愁没人管。”在杨泗镇,老百姓这样的夸赞并不鲜见。知情者说,这是毛全博推行派遣第一书记、村文书代理制、党员干部“1+10”帮联农户等便民利民措施带来的可喜变化。
    杨泗镇山大人稀,全镇3个村600多户2100多人,散居在150多平方公里的山坡沟岔。这里交通不便,也未设派出所、信用社、土管所等单位。群众申请建房、缴纳电费、办理户口、存款取钱,要到40多公里外的东川镇、木王镇。毛全博介绍完这些情况后,摇摇头说:“路途遥远,程序复杂,群众咋能没意见呢!”前年6月,毛全博调任杨泗镇党委书记后,拿出一个新办法:镇党委下派3名优秀年轻党员,到3个村任党支部副书记、代理村文书,在村办公室坐班接待群众,充当“十大员”:便民服务的代办员、民生惠农的监督员、村财镇管的报账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档案信息的管理员、坐班接访的接待员、方针政策的宣传员、实用技术的推广员、经济发展的指导员。
    与此同时,杨泗镇建成了镇、村便民服务室和民情气象站,给每个村配置了电脑、电话、照相机、复印机、传真机,群众免费使用这些设备。每个村还设置服务监督岗,给群众印发了便民联系卡,明确了代理服务事项、工作流程。毛全博说:“这些举措,保证了镇上和群众的无缝对接,让群众少跑路、不跑冤枉路,而且群众提出的事情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面对面、零距离联系群众。干部多跑腿,群众少操心啊。”毛全博说,今年3月,他带头与10户居住偏远、经济困难的农户建立了帮联关系。全镇64名镇村组三级党员干部,与649家农户“结对子”。
    毛全博和桂林村的宋显胜“结对子”后,老宋向他诉说了一件揪心事:老宋和儿子因家务事闹过多年,到了要打官司的地步。毛全博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说老宋,又十几次和在西安打工的老宋儿子电话沟通。经过毛全博多次悉心化解,父子俩终于和好如初。在毛全博的示范带动下,干部普遍做到了家有病人过去看看,家有纠纷出面劝劝,家有急事帮忙干干,有事没事常去转转。逢年过节或是谁家主要成员过生日,干部还短信送祝福,电话表祝贺。干部与群众真正成了无话不说的好“亲戚”、好朋友。
    今年7月,县委实施党建夯基工程,从镇机关向全县208个村(社区)派遣“第一书记”。毛全博成为全县第一个去村任“第一书记”的党委书记。每周二周四,他不是在村里坐班接访,就是在农户家谈心。桂林村紧邻木王国家森林公园,游客常来村上,村里却无旅游产品。毛全博和村上一班人从四川凉山引进黑苦荞,试种600亩获得成功,又帮助申请商标、创建合作社、组建协会、办苦荞茶加工厂。如今,以苦荞茶为主的旅游产品正式上市,带动村民年增收近百万元。
    “时代在变,群众的诉求也在变,必须探索联系群众的新载体,拓展服务群众的新内容。”毛全博说,唯有如此,才能带领群众将杨泗镇建成生态重镇、旅游名镇、宜居新镇。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