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践行群众路线打造现代粮食基地








兴平市汤坊镇位于该市南部,离西安约38公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以辣蒜产业闻名,素来以农业为支柱,是名副其实的农业乡镇。在新的领导班子带领下,该镇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俯下身子,深入村组、农户和田间地头,通过面对面交谈、做思想工作、指导和帮扶以及落实惠农政策等,切实为该辖区的广大农民解决困难与难题,使农民放下包袱、转变观念,积极种植高产粮食品种,科学育种、灌溉,机械化收割,提高了耕作技术和粮食产量,确保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同时有力地推动了该镇整镇连片现代粮食基地项目建设,为我省落实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规划”,确保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
结合群众路线教育活动
推进现代粮食基地建设
去年,在兴平市委、市政府及省市各部门的指导关怀下,核心区位于汤坊镇,总投资4161万元,面积3万亩的整镇连片现代粮食基地建设项目落户兴平。该项目通过新打机电井、修复配套机电井、配套铺设低压输水管道、配套输变电线路、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秸秆还田、新修混凝土道路、营造防护林、栽植国槐、技术培训、技术推广等具体工程的实施,有效改善种粮区域农业生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降低群众劳动强度和农业生产成本,保证粮食生产安全,改善生态景观,形成“田成方、路成网、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体系,达到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稳定的目的。
为了推进该项目建设,汤坊镇全镇干部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走村入户,密切联系群众,给广大农民群众解决问题、困难的同时,也宣传了该项目的政策与好处,并进一步掌握了实际情况,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条件。在组织机构上,该镇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全力配合农发项目整镇推进工作,全镇干部职工、各村支书与村主任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动员群众,积极配合,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全面推进。2013年8月15日,为进一步加快该项目进程,兴平市在汤访镇召开了整镇连片现代粮食基地建设项目推进会,会议指出,实施整镇连片现代粮食基地建设项目,是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家从保障粮食安全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举措。要求相关镇村做好群众宣传工作,及时化解工作中所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有效解决困难,为项目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支持项目建设。此后,在该市各部门单位的全力配合与支持下,汤访镇的整镇连片现代粮食基地建设项目快速推进,更上台阶;在去年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工作会上,汤访镇被省政府授予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对推进现代粮食基地建设项目,提高该镇发展现代农业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起到了巨大的鼓励与推动作用。
依托农业综合开放项目
分步细化实施取得实效
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汤坊镇依托农业综合开发整镇推进项目,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辣蒜特色产业,在抓好优质粮食基地建设的同时,选好优质高产示范田的特优品种,普及推广小麦玉米新品种、新技术,打造高标准农田,并在专用粉实用技术上实现突破,创造新价值,促进该镇农民增收、农业增产。为了顺利实施该项目,兴平市与汤坊镇还争取到了省环保厅400万元的卫生连片整治项目,涉及该镇马家、建坊等8个村;省水利厅1260万元的农村饮水工程,解决涉及南安谷、五丰等11个村和该镇街道近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省国土厅600万元的标准化高产农田基本建设项目,覆盖该镇9个村1万亩农田。
为了加快推进,该镇制订了细化项目指标,量化考核,分步实施,任务到人,促使该项目优质快速稳步推进。到目前为止,该项目完成新打机电井139眼,修复配套机电井61眼,配套铺设低压输水管道180公里,配套输变电线路50公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1.5万亩,秸秆还田3万亩,新修混凝土道路26公里,营造防护林0.3万亩,栽植国槐2.1万株,技术培训4600人次,技术推广0.7万亩。年可节水225万立方,累计节地300亩,年可新增粮食635万公斤,增收1369万元,人均增收311元。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促进了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初步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今年6月18日,全省整镇连片现代粮食基地建设现场会在汤坊镇召开,当天,省财政厅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王会权,及其他地市县的领导到该镇项目区进行了实地观摩,相互学习。不仅如此,该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得到了国家、省、市各级领导的关怀重视与支持。国家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部长余欣荣,副省长祝列克,省政府副秘书长王栓虎,省财政厅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王会权,兴平市委书记杜润民,兴平市委副书记、市长苏晓梅,兴平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史朋宣,兴平市副市长安建礼等领导多次来检查和指导工作。在各级多方关怀支持下,经过汤坊镇干部职工及广大群众的努力,今年8月该镇的农业综合开发整镇连片现代粮食基地建设项目顺利通过咸阳市验收。该项目基地,建设完善了农业配套基础设施;做好了科学育种、施肥、灌溉及机械化收割等各种农业后勤保障,建成了粮食生产保障体系;农业进行集体化管理,大幅减少了粮食生产成本和时耗,解放了劳动力;并请杨凌农科城的农业专家协助指导,让农民提高耕作技术,使科技与农业有机结合,有效地帮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也为陕西省加快传统农业改造、打造“三强一富一美”的实验区,确保粮食安全,实现“四化”同步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