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加大金融支农力度
——访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郭新明
    本报记者 李赞
    编者按:自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统筹发展以来,在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的大力主导下,陕西金融支农、金融支持农村产业链条发展、金融帮扶农村小微企业发展力度日益加大,推动了农村普惠金融的不断拓展,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4年9月,人民银行将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为了深入了解人民银行在金融支持陕西省三农发展方面的有关情况,《陕西农村报》专访了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郭新明同志。
    记者:郭行长,你好,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作为央行派驻西北地区的大区分行,长期以来,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作为人行西安分行的驻在地,我省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更得到了来自贵行的大力支持。作为《陕西日报》农村版,我们《陕西农村报》非常想请您向我省广大农民朋友介绍一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人行西安分行在推进金融支农,推动我省城乡统筹发展、农村产业链条建设和帮扶农村小微企业等工作的情况。
    郭新明:近年来,西安分行深刻领会总行稳健货币政策内涵,结合陕西省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需要,提出以实施“金融资源优配八大行动”作为陕西省贯彻执行稳健货币政策的主要思路和抓手,在三农金融服务方面,聚焦集中连片扶贫开发战略部署,实施金融精准扶贫创新行动,聚焦现代农业发展总体部署,实施金融支持新型农业主体配套服务创新行动。主要做了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立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定向金融服务;二是实施金融精准扶贫创新行动计划;三是发挥支农再贷款的支持作用;四是管好用足存款准备金政策;五是开展“订单+金融”试点工作;六是协助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在陕西实施“金惠工程”;七是持续深化农村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八是开展丰富多彩的以“服务三农”为主题的金融法制和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工作。
    记者:您刚才提到“立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定向金融服务”,能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吗?
    郭新明:按照人民银行总行做好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西安分行在落实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主办银行制度的同时,出台了《关于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积极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的实施意见》,提出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力争实现三个突破,即力争在涉农金融规模上实现新突破,力争在涉农信贷产品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力争在涉农直接融资上实现新突破,并要求辖内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结合区域发展实际,组织金融机构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与产品创新。今年以来涌现出以西安市金融支持农村土地流转、宝鸡市多样化抵(质)押贷款方式支持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试点、渭南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订单农业”贷款、汉中市集体土地自建房抵押贷款等为代表的多项涉农金融服务创新。
    记者:人行西安分行开展的“金融精准扶贫创新行动”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郭新明:按照七部委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部署,西安分行结合陕西实际出台了《关于充分发挥金融服务联动协调机制功能积极做好秦巴山区扶贫开发金融支持工作的实施意见》;启动了秦巴山区“金融精准扶贫计划”,建立“一县一企、一行一品、一乡一户”工作机制,目前西安、渭南、安康等地市已制定相关实施方案,并提出具体举措。继续做好民生金融主办银行制度和民生金融督导点创建工作。在总结民生金融主办银行、民生金融督导点创建工作基础上,今年西安分行将民生金融主办银行制度拓展到地市,并提出实现民生金融督导点县域全覆盖的目标,同时组织开展民生金融创新示范县建设,目前延安、渭南两市已实现民生金融督导点全覆盖,安康旬阳县、延安洛川县民生金融创新示范县建设试点有序推进。
    记者:人行西安分行在执行“存款准备金政策”服务三农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郭新明:为了运用“存款准备金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我们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加强存款准备金管理制度建设,明确内部职责分工及沟通协调机制,督促分支机构及时开展相关业务检查。另一方面确保定向降准优惠政策措施落实到位。25家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考核达标的县域金融机构,执行低于同类金融机构1个百分点的准备金率;农业银行改革试点考核达标的26家县级“三农金融事业部”,执行比中国农业银行低2个百分点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同时下调16家县域农商行、农合行存款准备金率。
    记者:“订单+金融”试点是金融支农的一个创新,您能具体介绍一下吗?
    郭新明: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支持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推动金融机构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持续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探索金融支持现代农业的有效模式,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在总结前期汉中、安康、商洛、杨凌四个地区先行试点情况的基础上,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开了“订单+金融”试点工作。针对两年来“订单+金融”试点工作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指导陕西省内中心支行找准试点过程中发现的一、两项关键性症结,进行重点突破,有针对性地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加强沟通,争取每一个地市能够在某一方面、某一环节或某一订单产品上探索出更加符合实际、卓有成效的创新路径,形成可移植、可推广的范例,真正体现出农村金融创新的试点意义。目前,各试点地结合辖内订单农业发展实际,在订单抵押、企业为农户担保、农产品定价机制、订单履约率、订单企业商品融资以及财政配套政策等多方面实现了创新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记者:很多农民朋友对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的情况很感兴趣,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郭新明:西安分行在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我讲一组数据:截至2014年7月9日,陕西省内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数量为30444户,受理终端数量为30450台,取款交易笔数为1895165笔,查询交易笔数为3069246笔,交易金额为808717921.4元。此外,为了进一步促进银行卡助农取款业务发展,积极探索开展银行卡转账、缴费、汇款等业务功能,不断扩大助农取款服务主体范围,引导更多的银行机构及具有收单资质的支付机构在农村地区开展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积极引导各类惠农补贴资金通过银行卡发放。此外,西安分行将逐步扩大农村手机支付试点地域范围,在省内其他县(区)开展业务试点推广工作,以农村手机支付为平台,向周边农村居民提供金融知识宣传等惠农金融服务,建设农村地区综合性金融服务站。
    记者:我们了解到,今年已是我省第四次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了,从去年开始,人行西安分行在我省“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加大了面向农村的宣传,得到了广大农村群众的热烈欢迎,请问今年的“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中是否仍将加大面向三农的金融知识宣传工作?
    郭新明:在每年9月的“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中,服务三农方面的金融宣传教育都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点。我们创新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方式,启动“普及金融知识,惠及百姓生活,共建和谐金融”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选择农村不同人群进行定向差异化宣传,实现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教育服务三农的“六进”(即进村委会、进村民小组、进农民家庭、进农村学校、进农业企业、进农贸集市)目标。建立了一批金融知识宣传示范点,向形成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教育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迈出了一大步。
    记者:郭行长,咱们这些年金融支持农村发展的成效如何?
    郭新明:西安分行金融支持“三农”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居民金融素质显著提高。农户自身信用意识不断提高,农村信用环境不断优化,农户金融参与度有所提升;二是农村金融服务环境明显改善。存贷款增长迅速,金融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金融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三是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步伐加快。如邮储银行白水县支行在全省首家推出苹果仓储户小额贷款业务,把仓储担保和仓单质押结合在一起,有效地解决了果商抵押担保问题;宜君县、洋县根据本地区农产品特点,面向农户办理林权抵押贷款及烟农联保贷款,丰富了抵押物品种;绥德农商行则为农户提供小额信用贷款服务,手续简单,办理方便,无需抵押,有效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问题。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