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咸阳“姜子牙渭河垂钓处 ”石碑、庙宇遭破坏
近日,有名的“姜子牙渭河垂钓处”咸阳现存遗址遭破坏,坐落在钓鱼台村的太公庙及“太公垂钓处”石碑被人为推倒,当地村民及钓台街道办已向辖区公安报案。
原先的太公庙已成一片废墟
秦都区有个钓鱼台村和钓台街道办,其名字都与传说中姜子牙在此钓鱼有关,钓鱼台村至今保留着一块“太公垂钓处”石碑及太公庙。8月7日,整村拆迁的钓鱼台村西原址上,原先的太公庙已变成一片废墟,残砖断壁、椽木杂物横七竖八堆在一起,“太公庙”的牌匾埋在杂物中,立在赑屃背上刻有“太公垂钓处”的巨型石碑被推倒。
钓鱼台村73岁的赵天生老人说,破坏大约发生在8月1日,8月5日村民们才发
现。过去,他就住在垂钓处附近,经常过去查看,现在破坏成这样,他心里非常难过。他告诉笔者,他查阅了大量资料,钓鱼台村是姜太公到达兹泉之前曾驻足停留并钓过鱼的地方,他打小记事起,就看到这里有个“太公垂钓处”石碑,后来被人打碎了,残块埋在太公庙地面下,1949年重新按照原石碑大小复制了现在这块。“太公庙”始建于新中国成立前,九十年代村民们曾集资扩建。这是历史文化遗址,陕西有两个钓鱼台,一个在宝鸡,一个就在这里。“2008年的时候,文物部门普查时,还来拍照登记过,让村里妥善保护。”
石碑系文化遗存移动须履行手续
去年4月,钓鱼台村被整体拆迁后,到当年10月份,33名村民曾联名向有关部门提交报告,建议由文物部门将“太公垂钓处”石碑加以妥善保护,以免再次受损或丢失;建议钓鱼台回迁安置小区仍以“钓鱼台”命名,以保留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符号;在即将修建的渭河绿化带太公垂钓处原址地段设计建造一座碑亭,立“太公垂钓处”石碑,使之成为滨河大道上的一处景点。
据秦都区文物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钓鱼台村的石碑是清代光绪年间所立,现在的石碑是1949年重新修的,属于近代的东西,够不上等级,属于村民自己保护的范围。第三次文物普查时登记备案,虽然现在不是,但随着时间推移未来就可成为文物。不管级别如何,如此文化遗存谁动都要履行手续,起码要报告给当地政府及村委会。
秦都区钓台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说,办事处也是当天上午村民报告才知道这事的,办事处已积极配合村民,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将配合公安机关调查此事。
(于忠虎报道)
原先的太公庙已成一片废墟
秦都区有个钓鱼台村和钓台街道办,其名字都与传说中姜子牙在此钓鱼有关,钓鱼台村至今保留着一块“太公垂钓处”石碑及太公庙。8月7日,整村拆迁的钓鱼台村西原址上,原先的太公庙已变成一片废墟,残砖断壁、椽木杂物横七竖八堆在一起,“太公庙”的牌匾埋在杂物中,立在赑屃背上刻有“太公垂钓处”的巨型石碑被推倒。
钓鱼台村73岁的赵天生老人说,破坏大约发生在8月1日,8月5日村民们才发
现。过去,他就住在垂钓处附近,经常过去查看,现在破坏成这样,他心里非常难过。他告诉笔者,他查阅了大量资料,钓鱼台村是姜太公到达兹泉之前曾驻足停留并钓过鱼的地方,他打小记事起,就看到这里有个“太公垂钓处”石碑,后来被人打碎了,残块埋在太公庙地面下,1949年重新按照原石碑大小复制了现在这块。“太公庙”始建于新中国成立前,九十年代村民们曾集资扩建。这是历史文化遗址,陕西有两个钓鱼台,一个在宝鸡,一个就在这里。“2008年的时候,文物部门普查时,还来拍照登记过,让村里妥善保护。”
石碑系文化遗存移动须履行手续
去年4月,钓鱼台村被整体拆迁后,到当年10月份,33名村民曾联名向有关部门提交报告,建议由文物部门将“太公垂钓处”石碑加以妥善保护,以免再次受损或丢失;建议钓鱼台回迁安置小区仍以“钓鱼台”命名,以保留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符号;在即将修建的渭河绿化带太公垂钓处原址地段设计建造一座碑亭,立“太公垂钓处”石碑,使之成为滨河大道上的一处景点。
据秦都区文物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钓鱼台村的石碑是清代光绪年间所立,现在的石碑是1949年重新修的,属于近代的东西,够不上等级,属于村民自己保护的范围。第三次文物普查时登记备案,虽然现在不是,但随着时间推移未来就可成为文物。不管级别如何,如此文化遗存谁动都要履行手续,起码要报告给当地政府及村委会。
秦都区钓台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说,办事处也是当天上午村民报告才知道这事的,办事处已积极配合村民,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将配合公安机关调查此事。
(于忠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