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梅户村里写大字
    王正邦的书法作品。
    水龙头下洗笔。
    秤锤和毛笔挂在柱子上。

    8月2日,记者与几位摄友转悠到渭南南塬的梅户沟,在密林深处一户人家讨水喝时,无意中看到柱子上秤锤和毛笔挂在一起,这一耐人寻味的独特景象触动了记者的好奇心。
    此户人家住的是山区拱顶房,房屋敞亮,两幅书法作品装裱得精致夺目,简陋的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主人叫王正邦,今年60岁,他居住的村子叫梅户村。王正邦和老伴育有五个孩子,四女一男,男娃大学毕业后,在江苏一家大企业工作,四个女子都已出嫁,现在和老伴留守在家。王正邦种了几亩坡地,养了一群土鸡,闲时练练书法。
    “你咋将毛笔和秤锤秤杆挂在柱子上?”记者问。
    “农家条件有限,没有笔架砚台,写完字后,水龙头一冲,挂到柱子上把水沥干,完事。”王正邦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
    王正邦介绍说,父亲从小教育他要好好学习,字是人的脸面,是人生的通行证。在父亲的鼓励下,写字成了王正邦每天的必习功课。
    由于写得一手好字,高中毕业后王正邦就被当时三官庙乡录用为小学教师,先后在三官庙小学、柳沟小学当教师、当校长,还当过乡教育专干,不停地转换身份,来回地更换学校,但是研习书法的爱好一天也没有停止。
    方圆几十里,庄户人家的庚帖门联、礼簿执事、来往契约,都要请王正邦这个“秀才”动笔。几年下来,他用掉了几十刀红纸、几十刀宣纸,为山里群众作了贡献。
    “不觉得吃亏?”记者问。
    王正邦说:“舍是得,吃亏是福,书法只要有人求,自己就有成就。写字成就了我的特级教师梦,写字让我有了退休工资,写字能为山里人服务,折(she)钱换得好心情也是幸福!”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