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依托自然资源培育特色产业
——西乡县私渡镇镇域经济发展侧记
    私渡镇生态茶园。

    记者 胡汉杰 刘瑛
    私渡镇位于西乡县西南部,距县城45公里处,镇域面积124平方公里,辖8个村,人口10602人。全镇耕地面积13717亩,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700元。
    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围绕富民强镇这一主题,做强茶叶、食用菌、苗木花卉三大产业;加快基础设施、红色旅游、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四大步伐;强化解放思想、基层组织建设、科技教育、招商引资、社会保障五项措施。2013年全镇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1.598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133亿元,工业总产值4650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70万元。
    抓茶园管护让农民增加收入
    该镇把茶叶作为全镇的主导产业之一,狠抓茶园管护工作,为每年茶产业提产增效奠定良好基础。截至目前,全镇茶园面积14890余亩,其中投产茶12665亩。2013年全年茶叶产量623.1吨,产值达到4840.8万元。全面实现了茶农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发展的大好局面。
    该镇每年都会组织人员深入茶园地块,制定“早浇水、足施肥、中耕土、适修剪”的茶园春季管理措施,聘请县农业局茶叶专家对茶农和企业进行的专题技术培训;印发茶园春季管理技术材料2000余份发放到茶农手中;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茶园地头,现场指导对茶农进行后续的茶园管护宣传和技术培训,提高当地茶农对茶园的科学管理水平。食用菌种植让农民得到实惠该镇属浅山丘陵地带,具有种植食用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其产出的香菇味美、肉厚、滑嫩,为纯天然绿色农产品。
    年初,镇上与各村签订发展食用菌目标责任书,将具体任务落实到村上。该镇还多方筹措资金,扶持食用菌产业发展,将农村小额扶贫贷款与发展食用菌相结合,对发展食用菌的农户优先提供贷款资金,保证了食用菌种植户有足够的发展启动资金,使原先单一、零散种植向规模化、集中化的方向发展。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多次组织县内、镇外食用菌专家、种植大户开展培训会。截至六月底,共举办培训会两次,培训人员300余人。
    该镇菇源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于2013年5月破土建设。该园区是集香菇种植销售,技术传播推广、培训,菌种研发,香菇加工,贸易为一体的农业现代化产业园。截至目前,现有园区规模达240余亩,流转土地140亩,栽植香菇130多万支,建设棚架600余个,设立粉木车间,配料车间,制棒车间,灭菌车间共计4500平方米,同时,新建一座1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冷库设备,年产菌棒可达180万袋。园区另有茶园120余亩、茶叶加工厂2个。
    发展苗木花卉让农民尝到甜头
    该镇党委、政府在继续做大做强茶叶、食用菌产业之后,通过科学调研、考察、走访、协商,将苗木花卉列入该镇当前及今后经济提升、农民增收的又一支柱产业。镇上组织部分机关干部和村干部到城固、汉中苗木花卉产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通过远程网络了解苗木花卉产业相关信息,印发宣传资料3000余份;同时召集村干部、苗木栽植大户、部分群众参与座谈会,介绍苗木花卉的经济效益、对比分析和当前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相关前景。
    2013年以来,村组干部、栽植大户及有实力的返乡青年在该镇的帮助下,及时筹建苗木花卉合作社,加入专业合作社的成员由原来的十多户发展到现有的100多户,建立起了一支懂技术、会种植、能管理、会销售的专业合作组织队伍。同时该镇领导干部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农户积极参与,提升产业的规模效益。通过政府引导、扶持大户、村组干部带头,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也逐步提高,特别是在四柏村付彦军、唐祖贵、赵厚如、龙门村陈兵、新路村钟荣成、潘坝村童彪等种植大户的引领下全镇涌现出300多户村民参与种植。
    该镇邀请一些专家和有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为种植户进行培训,通过现场指导、解惑答疑等形式来提高村民的科技水平。两年来,先后举办各类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培训班8余期,受训群众1200余人。同时,苗木花卉产业的发展由镇产业办具体指导,在资金、政策、信息、管理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为农户解决生产、销售、资金等方面的难题,确保了产业可持续发展。截至目前,全镇共育苗木800余亩、种植农户300余户、主要品种有红叶石楠、樱花、红枫、银杏、紫薇、速生红杨等品种多达20余种,直接经济收入均在每亩4000元到10000元以上,全镇苗木产值达到近千万元。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