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办事效率提高了
——长安区清北村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录
     7月18日一大早,位于秦岭北麓王莽街道办事处清北村的一块猕猴桃种植地里,40多岁的村民赵小明正在管护自家地里的猕猴桃,听说有记者来村里采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方面的情况。于是,他放下手里的活,急急火火往桃园农家院场赶。
    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在清北村的桃园农家院场里,聚集了不少群众。
    清北村,一个世外桃源。鲜桃园、猕猴桃园和清水莲藕园布局合理镶嵌其中,一眼望不到头。这里的荷花五颜六色,尽管天气炎热,也挡不住游客信步而来,纷纷拿出手机和相机,以荷为景,留下倩影。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得怎么样?有哪些收效?干部作风建设改进到什么程度?
    赵小明摘下草帽,边扇边接过话茬:“很明显的变化就是办事效率高了”。赵小明说,他家里3口人,自己种了3亩多猕猴桃,每年收入两万元,平时还打些零工。自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区上、街办的领导干部来这里的次数多了,而且来的领导没有“官架”,有困难,或者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反映,解决问题也比较及时。
    偌大的农家院场,两排整齐划一、具有仿古风格的农家乐依次排列。游客来这里可以品尝到农家美味,采摘鲜果体验农事,欣赏莲藕荷花。我们留意到,这里的农家乐牌匾多以“荷”、“桃”命名,每个农家楼院都有游客进出,生意还算不错。
    记者一行,顶着烈日边走边看,在距离农家乐院场不远处,有一条步行街,几排排撑着太阳伞的农民正在卖山货。鲜桃、香瓜、玉米棒子、山野菜、向日葵盘……这些在城里鲜见的山货,却成为游客的香饽饽,叫卖声讨价声不断。
    “生意咋样?”记者问。
    “好得很。”村民徐新黎等群众指着路边的摊点抢话解释,“他们都是当地老百姓,我们把游客吸引到这里来,吃我们的,住我们的,以前无人问津的山野菜能变成了钱,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能不好吗。”
    (下转第三版)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