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11月03日
小香菇铸就富民大产业
本报记者 靳天龙
“家门口就是香菇基地,种地顾家两不误,空闲时来这分拣香菇,一天能挣八十到一百元。”10月30日,丹凤县花瓶子镇花中村村民曹晓芳笑着说。百亩园区内,100座智能温控大棚鳞次栉比,500万袋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小香菇正悄然改变着许多像曹晓芳这样的村民生活。
近年来,丹凤县创新推行“龙头企业+产业园区+村集体经济+农户”四级联动发展机制,通过引进8家龙头企业,建成3个现代化食用菌产业园,培育42个香菇专业村,形成“县有龙头、镇有基地、村有园区、户有产业”的发展格局。
为降低农户风险,丹凤县统一推行“三统一”管理模式——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回收,依托186家专业合作社和95个家庭农场,将分散的农户纳入产业化链条。目前,全县香菇年栽培规模达1.2亿袋,鲜菇产量9.8万吨,优品率提升至92%以上。
在花瓶子镇苏河村基地,3.2万平方米的智能温控大棚实现了“指尖管理”。“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就能实时调控温湿度,第六代智能系统让香菇生产不再受季节限制。”该基地工作人员介绍,基地年产香菇500万袋,带动600户农户就业,年销售额8000万元。
在商镇北坪精深加工产业园,12条现代化生产线将鲜菇加工成香菇酱、即食菌汤等 28 种产品。如今,深加工产品最高可卖到每公斤60元,附加值显著提升。丹凤香菇正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人才支撑为产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花瓶子镇香菇人才工作站每月开设“田间课堂”,560 名技术员通过远程视频系统学习最新技术。全县还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累计培训 32场,培育直播带货新农人286名。
在组织保障方面,丹凤县的香菇产业有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这些资金被用于安装太阳能路灯、增设垃圾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家门口就是香菇基地,种地顾家两不误,空闲时来这分拣香菇,一天能挣八十到一百元。”10月30日,丹凤县花瓶子镇花中村村民曹晓芳笑着说。百亩园区内,100座智能温控大棚鳞次栉比,500万袋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小香菇正悄然改变着许多像曹晓芳这样的村民生活。
近年来,丹凤县创新推行“龙头企业+产业园区+村集体经济+农户”四级联动发展机制,通过引进8家龙头企业,建成3个现代化食用菌产业园,培育42个香菇专业村,形成“县有龙头、镇有基地、村有园区、户有产业”的发展格局。
为降低农户风险,丹凤县统一推行“三统一”管理模式——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回收,依托186家专业合作社和95个家庭农场,将分散的农户纳入产业化链条。目前,全县香菇年栽培规模达1.2亿袋,鲜菇产量9.8万吨,优品率提升至92%以上。
在花瓶子镇苏河村基地,3.2万平方米的智能温控大棚实现了“指尖管理”。“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就能实时调控温湿度,第六代智能系统让香菇生产不再受季节限制。”该基地工作人员介绍,基地年产香菇500万袋,带动600户农户就业,年销售额8000万元。
在商镇北坪精深加工产业园,12条现代化生产线将鲜菇加工成香菇酱、即食菌汤等 28 种产品。如今,深加工产品最高可卖到每公斤60元,附加值显著提升。丹凤香菇正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人才支撑为产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花瓶子镇香菇人才工作站每月开设“田间课堂”,560 名技术员通过远程视频系统学习最新技术。全县还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累计培训 32场,培育直播带货新农人286名。
在组织保障方面,丹凤县的香菇产业有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这些资金被用于安装太阳能路灯、增设垃圾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