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10月17日
金风染沃野 产业绘新篇
杭久洁 徐志全
金秋时节的吴起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从吴仓堡镇党畔村清脆甘甜的水果玉米,到长官庙镇李沟村红润可爱的袖珍苹果,再到五谷城镇李家洼翠绿鲜嫩的“皇后西芹”,特色农产品竞相出彩,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与灿烂的笑容,勾勒出产业兴旺、村民增收的乡村振兴动人画卷。
帮扶精准发力 “水果玉米”成增收“金穗穗”
9月23日,吴起县吴仓堡镇党畔村,省总工会产业帮扶项目培育的鲜食水果玉米迎来首个丰收季。工人们穿梭于高过人的玉米丛中,伴随着清脆的“咔嚓”声,一个个饱满的玉米穗被掰下,装入编织袋。农用车往来穿梭,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香气,丰收喜悦感染着每一个人。
“首次试种水果玉米,收益远超预期!”党畔村副主任黄海军满脸笑意,试种成功让他对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更多村民增收充满信心。据悉,党畔村今年试种水果玉米约60亩,亩产达3000棒,预计总收入超过50万元。
这份收获离不开精准帮扶和前瞻布局。省总工会驻党畔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魏效燕介绍,为确保种植效益,团队提前谋划,抓住国庆、中秋双节销售黄金期,科学安排农时确保玉米新鲜上市;销售环节构建“机关+企业+电商”立体化销售网络,实现了从田间到市场的全链条发力。目前,已通过网络售出3万余棒水果玉米。
党畔村的水果玉米因其甜度高、口感脆嫩,在电商平台备受消费者青睐。吴起县长官庙镇电商服务站负责人王瑞对其品质赞不绝口,表示将持续拓宽销售渠道,将这一优质农产品推向更广阔市场,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能人示范引领 “袖珍苹果”串起共富“金纽带”
与此同时,在长官庙镇李沟村的果园里,又是另一番繁忙景象。9月3日,晨露未消,果农田占增和乡亲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他们仔细查看果实着色情况,熟练地进行采摘、分选、装箱,一颗颗拳头大小“袖珍苹果”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2018年,当地政府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引进苹果新品种。田占增抓住机遇,成为第一批种植户。经过两年精心管护,他的果园首次挂果,皮薄肉嫩、甜度适中的“袖珍苹果”迅速打开市场。“现在种植山地苹果32亩,连续三四年年收入都在15万元左右。”田占增自豪地说。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田占增没有忘记乡邻。同村的田玉山上门请教,田占增毫无保留,倾囊相授管护诀窍,带着田玉山参加培训,手把手指导,甚至主动分享自己的销售渠道。在田占增的帮助下,田玉山种植的16亩果园长势喜人,“今年头茬果就卖了3万多元,现在一年能收入六七万元,比在外打工踏实多了!”
田占增的带动效应如同种子般在李沟村生根发芽。他牵头组织“苹果种植互助组”,分享技术、统一采购、抱团销售。如今,李沟村苹果种植面积超过200亩,10多户村民靠着这颗“致富果”增收致富,2024年户均增收超5万元,“袖珍苹果”成了串联起村民共同富裕的“金纽带”。对于未来,田占增信心满满:“下一步,我们要搞绿色认证,发展采摘游,让黄土坡上的苹果卖得更远、价钱更好。”
设施农业增效 “皇后西芹”充盈乡村“钱袋子”
10月2日,五谷城镇李家洼的75座日光拱棚内,第二茬“皇后西芹”进入采收旺季。村民们熟练地将芹菜拔出、去根、打捆、装车,欢声笑语回荡在棚内。
村民贺进斌一边忙碌,一边说:“一天主要工作是接管、放水、施肥、除草,一个月下来能挣5000元,一年下来收入还不错。”这份在家门口就能获得的稳定收入,让贺进斌感到十分满足。
据吴起县春华种植家庭农场合作社负责人王春华介绍,今年合作社引进的“皇后西芹”具有叶片鲜嫩、茎秆脆爽、香味浓郁等特点,深受市场欢迎。通过采用标准化种植技术和科学管理方式,亩产量稳定在4吨左右,品质优良,产销两旺。“今年我们在五谷城种植75座弓棚,第一茬种的是花叶生菜,亩产两吨左右,现在这是第二茬叫‘皇后西芹’,亩均投入 5000 元,现在已经全面上市。”王春华说。
王春华特别提到,合作社的劳务用工优先考虑附近村民,每年劳务支出达20万元以上。这不仅让土地生“金”,更搭建了就业增收平台。
五谷城村包村干部藏清艳表示,镇级配套基础设施,协调土地流转,开拓市场销路,有效带动全镇棚栽产业向高效化发展。
党畔村的水果玉米、李沟村的袖珍苹果、李家洼的“皇后西芹”,仅仅是吴起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几个精彩缩影。它们或得益于精准的外部帮扶与市场对接,或依靠本土能人的示范引领与乡邻互助,或依托设施农业的创新模式与就业带动。
在产业帮扶与多方协作的强大合力下,吴起县正以一次次丰收为新的起点,沿着产业多元化、发展高效化的路径稳步前行。特色产业如同一个个强劲引擎,驱动着吴起县乡村在振兴大道上稳步迈向产业更加兴旺、村民更加富裕的美好明天。G
金秋时节的吴起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从吴仓堡镇党畔村清脆甘甜的水果玉米,到长官庙镇李沟村红润可爱的袖珍苹果,再到五谷城镇李家洼翠绿鲜嫩的“皇后西芹”,特色农产品竞相出彩,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与灿烂的笑容,勾勒出产业兴旺、村民增收的乡村振兴动人画卷。
帮扶精准发力 “水果玉米”成增收“金穗穗”
9月23日,吴起县吴仓堡镇党畔村,省总工会产业帮扶项目培育的鲜食水果玉米迎来首个丰收季。工人们穿梭于高过人的玉米丛中,伴随着清脆的“咔嚓”声,一个个饱满的玉米穗被掰下,装入编织袋。农用车往来穿梭,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香气,丰收喜悦感染着每一个人。
“首次试种水果玉米,收益远超预期!”党畔村副主任黄海军满脸笑意,试种成功让他对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更多村民增收充满信心。据悉,党畔村今年试种水果玉米约60亩,亩产达3000棒,预计总收入超过50万元。
这份收获离不开精准帮扶和前瞻布局。省总工会驻党畔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魏效燕介绍,为确保种植效益,团队提前谋划,抓住国庆、中秋双节销售黄金期,科学安排农时确保玉米新鲜上市;销售环节构建“机关+企业+电商”立体化销售网络,实现了从田间到市场的全链条发力。目前,已通过网络售出3万余棒水果玉米。
党畔村的水果玉米因其甜度高、口感脆嫩,在电商平台备受消费者青睐。吴起县长官庙镇电商服务站负责人王瑞对其品质赞不绝口,表示将持续拓宽销售渠道,将这一优质农产品推向更广阔市场,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能人示范引领 “袖珍苹果”串起共富“金纽带”
与此同时,在长官庙镇李沟村的果园里,又是另一番繁忙景象。9月3日,晨露未消,果农田占增和乡亲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他们仔细查看果实着色情况,熟练地进行采摘、分选、装箱,一颗颗拳头大小“袖珍苹果”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2018年,当地政府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引进苹果新品种。田占增抓住机遇,成为第一批种植户。经过两年精心管护,他的果园首次挂果,皮薄肉嫩、甜度适中的“袖珍苹果”迅速打开市场。“现在种植山地苹果32亩,连续三四年年收入都在15万元左右。”田占增自豪地说。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田占增没有忘记乡邻。同村的田玉山上门请教,田占增毫无保留,倾囊相授管护诀窍,带着田玉山参加培训,手把手指导,甚至主动分享自己的销售渠道。在田占增的帮助下,田玉山种植的16亩果园长势喜人,“今年头茬果就卖了3万多元,现在一年能收入六七万元,比在外打工踏实多了!”
田占增的带动效应如同种子般在李沟村生根发芽。他牵头组织“苹果种植互助组”,分享技术、统一采购、抱团销售。如今,李沟村苹果种植面积超过200亩,10多户村民靠着这颗“致富果”增收致富,2024年户均增收超5万元,“袖珍苹果”成了串联起村民共同富裕的“金纽带”。对于未来,田占增信心满满:“下一步,我们要搞绿色认证,发展采摘游,让黄土坡上的苹果卖得更远、价钱更好。”
设施农业增效 “皇后西芹”充盈乡村“钱袋子”
10月2日,五谷城镇李家洼的75座日光拱棚内,第二茬“皇后西芹”进入采收旺季。村民们熟练地将芹菜拔出、去根、打捆、装车,欢声笑语回荡在棚内。
村民贺进斌一边忙碌,一边说:“一天主要工作是接管、放水、施肥、除草,一个月下来能挣5000元,一年下来收入还不错。”这份在家门口就能获得的稳定收入,让贺进斌感到十分满足。
据吴起县春华种植家庭农场合作社负责人王春华介绍,今年合作社引进的“皇后西芹”具有叶片鲜嫩、茎秆脆爽、香味浓郁等特点,深受市场欢迎。通过采用标准化种植技术和科学管理方式,亩产量稳定在4吨左右,品质优良,产销两旺。“今年我们在五谷城种植75座弓棚,第一茬种的是花叶生菜,亩产两吨左右,现在这是第二茬叫‘皇后西芹’,亩均投入 5000 元,现在已经全面上市。”王春华说。
王春华特别提到,合作社的劳务用工优先考虑附近村民,每年劳务支出达20万元以上。这不仅让土地生“金”,更搭建了就业增收平台。
五谷城村包村干部藏清艳表示,镇级配套基础设施,协调土地流转,开拓市场销路,有效带动全镇棚栽产业向高效化发展。
党畔村的水果玉米、李沟村的袖珍苹果、李家洼的“皇后西芹”,仅仅是吴起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几个精彩缩影。它们或得益于精准的外部帮扶与市场对接,或依靠本土能人的示范引领与乡邻互助,或依托设施农业的创新模式与就业带动。
在产业帮扶与多方协作的强大合力下,吴起县正以一次次丰收为新的起点,沿着产业多元化、发展高效化的路径稳步前行。特色产业如同一个个强劲引擎,驱动着吴起县乡村在振兴大道上稳步迈向产业更加兴旺、村民更加富裕的美好明天。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