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15日
富硒水稻唱响丰收欢歌
本报记者 李冀安 通讯员 张辉
金秋时节,在汉阴县城关镇田野间,沿月河两岸,富硒水稻陆续迎来成熟季,广袤的田野里,金黄的稻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稻香。
9月6日,走进中坝村,连片的稻田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饱满的稻穗沉甸甸地压弯了稻秆。远处,一台台收割机在田间往来穿梭,发出阵阵轰鸣声。它们快速而高效地完成着收割、脱粒的工作,金黄的稻谷源源不断地被装入袋中。中坝村村民张忍贵站在田边高兴地说:“我家种了两亩多地,今天就能全部收割完。现在全程都靠机械,省时又省力。今年这两亩二分田预计能收3000多斤稻谷,这又是一个丰收年。”
城关镇富硒水稻能够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离不开镇政府的积极作为和农户们的辛勤付出。今年以来,该镇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广泛宣传国家耕地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在面对干旱天气时,该镇迅速行动,在月河沿线水源充足地区设置了13处抽水点,协调了80余台水泵,为水稻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障,有效抵御了干旱对水稻生长的不利影响。同时,该镇秉持“既要产量,又要品质”的发展理念,大力推广“两增一防”技术,即增加穗数、粒数,防治病虫害,为水稻增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为确保富硒水稻颗粒归仓,在该镇统一部署下,组织了专业农机队伍提供帮助,协调了30余台稻谷收割机鏖战“三秋”。
近年来,随着“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汉阴县城关镇依托富硒水稻产业,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径。该镇精心打造了“乡野时光”稻田观光区,建设了观景步道、农耕体验园等设施,将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有机结合。金色的稻田、蜿蜒的观光步道和充满趣味的农耕体验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打卡。这不仅带动了周边农家乐的发展,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实现了富硒水稻既有风景,又有“钱景”的美好愿景。目前,城关镇水稻收割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预计9月底可全部完成。
金秋时节,在汉阴县城关镇田野间,沿月河两岸,富硒水稻陆续迎来成熟季,广袤的田野里,金黄的稻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稻香。
9月6日,走进中坝村,连片的稻田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饱满的稻穗沉甸甸地压弯了稻秆。远处,一台台收割机在田间往来穿梭,发出阵阵轰鸣声。它们快速而高效地完成着收割、脱粒的工作,金黄的稻谷源源不断地被装入袋中。中坝村村民张忍贵站在田边高兴地说:“我家种了两亩多地,今天就能全部收割完。现在全程都靠机械,省时又省力。今年这两亩二分田预计能收3000多斤稻谷,这又是一个丰收年。”
城关镇富硒水稻能够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离不开镇政府的积极作为和农户们的辛勤付出。今年以来,该镇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广泛宣传国家耕地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在面对干旱天气时,该镇迅速行动,在月河沿线水源充足地区设置了13处抽水点,协调了80余台水泵,为水稻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障,有效抵御了干旱对水稻生长的不利影响。同时,该镇秉持“既要产量,又要品质”的发展理念,大力推广“两增一防”技术,即增加穗数、粒数,防治病虫害,为水稻增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为确保富硒水稻颗粒归仓,在该镇统一部署下,组织了专业农机队伍提供帮助,协调了30余台稻谷收割机鏖战“三秋”。
近年来,随着“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汉阴县城关镇依托富硒水稻产业,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径。该镇精心打造了“乡野时光”稻田观光区,建设了观景步道、农耕体验园等设施,将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有机结合。金色的稻田、蜿蜒的观光步道和充满趣味的农耕体验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打卡。这不仅带动了周边农家乐的发展,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实现了富硒水稻既有风景,又有“钱景”的美好愿景。目前,城关镇水稻收割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预计9月底可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