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东宇 实习生 程嘉仪 辛垚泽)9月10日,西安市临潼区湾刘村粮食收购点里,机器轰鸣声中,41岁的收粮户王荣翠正忙着装卸新小麦。“去年刚干这行时,找银行贷款都要抵押担保,愁得睡不着。”如今,她却满脸笑意——秦农银行临潼相桥支行的50万元“收粮贷”,让她更新了设备、扩建了场地,“下一步还想提额度,把收储能力再往上拉!”
王荣翠的转机,源于秦农银行临潼支行量身定制的“收粮贷”。这款针对本地粮食流通环节的金融产品,面向粮食收购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主打信用贷款,也可搭配保证、抵质押等方式,利率按LPR浮动,最高额度达200万元,专门解决季节性或日常收储周转资金难题。今年夏天,相桥支行行长雷晓荣上门“访需”,核查王荣翠的征信、流水和经营规模后,短短几天就办结贷款,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同样受益的还有56岁的唐晓虎。从1994年肩挑背扛收粮,到如今盼着智能光选机进场,30年收粮路,他最清楚资金对产业升级的重要性。“以前靠喊、贴广告收粮,现在有了好设备,粮食筛选又快又好。”今年,经临潼徐杨支行行长姚保华推介,他拿到200余万元“收粮贷”,用于设备更新和仓储改造,“9月底,光选机就能用,以后粮食质量和安全更有保障了。”
为让“收粮贷”精准滴灌粮食产业,临潼支行工作人员坚持“田间粮仓两头跑”,实地核查经营规模、征信流水和收购记录,确保资金用在实处。“‘收粮贷’额度足、利率低、还款灵活,就是要让收粮户不缺周转钱,守住粮食收购的资金链。”姚保华说,像唐晓虎这样的大额贷款,支行通过“线上+线下”模式高效办理,用精准服务筑牢区域粮食安全防线。
眼下,临潼区的收粮户们干劲十足。王荣翠最近还接待了同村村民刘杰,对方提前约定要把玉米卖给她。“有了资金支持,我能更早锁定粮源,农民也能更快拿到钱。”王荣翠的话里满是期待。
本版组稿 何川 杨朝宇 王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