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基层见闻
强强书记的“移动食堂”
    9月4日,庞富强在自家厨房里忙碌。

    扫码观看视频

  本报记者 方腾 杨杰 文/图
  秋雨淅沥,洗得草木愈发清亮,屋前的石榴树上,色泽诱人的果实缀满枝头。9月4日,迈入朱红色铁门,左手边的厨房里传出锅碗瓢盆的碰撞声。隔着窗户朝里看,庞富强正和母亲围着灶台忙活,精心准备晌午饭。
  39岁的庞富强是西安市蓝田县三官庙镇里峪湾村党支部书记,平日里,大家都喊他“强强书记”。最近,他给村里留守老人上门送饭的视频在网络上受到广泛关注。
  灶下柴火烧得正旺,锅里西红柿汤汁煮得正浓。庞富强端起一旁的大盆,将事先洗好的木耳抖进锅里。“今儿下雨,天也冷,就给老人做个旗花面,吃着煎火。”他一边用饭勺搅拌,一边扬声报出了当天的菜单。
  每天中午一下班,庞富强就立马赶回家做饭。忙不过来时,母亲和弟弟就会给他搭把手。“时间紧的话,就做点简单的,做饭送饭加起来不到两个小时,中午休息时间刚刚好。不管咋,咱不能耽误老人吃饭。”庞富强说。
  爽滑可口的凉皮、炖得烂乎的红烧肉、色香味俱全的丸子烩菜……这些饭菜,会被庞富强用三轮车拉着,送到村里70多名留守老人家门口。
  村书记为啥要自己下厨、跑腿“送饭”?
  庞富强答道:“我们村地处岭区,大家居住比较分散,一些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他们行动也不方便,平时吃饭都凑合,做一次吃好几顿。”
  “开始,我们在村委会设立大食堂,为村上老人免费提供饭菜。但有些人住得远,为吃一顿饭,来回得走半小时,下雨下雪更不安全,还有卧病在床的来不了,这样问题还是没从根本上解决。”庞富强告诉记者。
  几番摸索,里峪湾村决定上门送饭,一人收两块,管饱!
  “你说免费吃,时间一长老人们就不好意思,象征性收上两块钱,大家就能吃得更踏实。”庞富强说,“我把做饭、送饭的视频发到网上,人气高了,还能通过直播销售村里的农产品,给大伙带来收益。”
  每天饭菜分装妥当,庞富强就麻利地装上三轮车,跨上车座,沿着村道挨家挨户走。他坦言,“卖饭”的目的是让老人吃上口热饭,让在外打拼的子女少一份牵挂,更是一种了解老人需求,帮助解决困难的方法。
  一个月下来,花出去的和收回来的,远不成正比。但庞富强认为,“不够的先自己补上,我们也一直在想办法,反正送饭不能断。”
  70多岁的庞有奇老人行动不便,平日只能坐轮椅,庞富强每天都把饭端到跟前,拿来筷子,看着老人吃上饭才放心离开。
  “不管天晴下雨都给大家把饭送到门口,饭菜都很合口味,强强有心咧!”提起这位“卖饭书记”,村民刘品盈老两口赞不绝口。
  “送饭不算啥,关键是能天天见到老人们,跟他们说说话,知道他们缺啥、难啥,村上就知道咋帮。”庞富强想着,哪怕自己先贴钱,都得把这事干下去,家人的支持也让他底气更足。
  雨刚停,三轮车碾过一段碎石子路,车斗里的保温桶轻轻晃动。“晌午饭来咧,赶紧拿碗!”一声声叫喊回荡在村子里,这份守护,还在延续……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