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一喷多促”护航秋粮丰收
    植保无人机在田间开展“一喷多促”作业。(采访对象供图)

  本报记者 赖雅芬
  9月4日,西安市鄠邑区甘河街道侯王村的玉米田里,几架植保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操控下,沿着预定路线低空掠过,均匀地喷洒出雾状药液,精准覆盖在玉米植株上部。
  “今年我们合作社的2100亩玉米,全部采用‘一喷多促’技术。”鄠邑区金辉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象竣站在田埂上,指着正在作业的无人机说,“往年这时得组织几十个工人背着药箱下地,一人一天最多喷十几亩地。现在9架无人机一天就能完成3000亩作业,省时省力不说,喷洒效果还好。”
  张象竣算了一笔经济账:传统人工喷洒每亩需要人工成本约15元,而无人机作业每亩只需8元。同时,无人机精准施药可节约30%的农药使用量,既降低了成本,又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最关键的是,‘一喷多促’技术将多种防控措施一次完成,不仅有效防治了玉米螟、蚜虫等虫害,还能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加粒重,防止早衰,真正实现了一举多得。”张象竣称。
  在另一片玉米地里,正在查看喷洒效果的种植大户王永军深有感触:“我种了十几年玉米,往年最头疼的就是中后期的田间管理。玉米长到一人多高时,人进地作业困难,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经常影响收成。”他指着叶片上均匀分布的药液说,“这几年推广的‘一喷多促’技术,用无人机作业解决了大难题。瞧这叶片吸收多好,植株长势明显比往年健壮。”
  张象竣告诉记者,玉米“一喷多促”技术是在玉米生育中后期,通过科学配比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抗逆剂和杀虫杀菌剂等,采用无人机进行一次喷施作业,实现促壮苗稳健生长、促灾后恢复、促灌浆成熟、促单产提升和防治病虫害等多重目标。这项技术尤其适合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应用,此时植株高大,人工进地作业困难,无人机飞防展现出明显优势。
  为确保技术落地见效,鄠邑区农业农村局组织了农技人员分包到村,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今年技术人员上门指导,不仅教会我们识别病虫害,还帮助制订了科学的防治方案,太贴心了。”王永军笑着说。
  忙活了一整天,无人机陆续返航。张象竣仔细检查设备:“今天完成了侯王村和周边几个村2800多亩的作业任务,明天我们将转场到玉蝉街道继续作业。现在农户对无人机飞防的接受度越来越高,经常主动预约。”
  从人背药箱到无人机飞防,从粗放施药到精准管理,科技正改变传统的农耕方式。在张象竣看来,“一喷多促”喷出的是药液,落下的是稳产增收的底气。秋粮丰收,就在眼前。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